(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如名片般大小、攜帶方便的iPod、MP3隨身聽,已是上班族通勤時的最佳良伴。也是學生族群的新寵兒。隨口問還是大學生的小雅,發(fā)現他們班上超過一半的同學,擁有MP3隨身聽。他們偏愛酷炫外型,最好能掛在身上趴趴走,凸顯個人風格,炫耀品味。
在美國,MP3隨身聽也榮登最想收到的禮物之首。難怪,這種小型音樂播放器在全球不斷狂銷熱賣。根據統(tǒng)計,去年全球MP3隨身聽(包括iPod系列)賣出7500萬臺,臺灣的保守估計,已經賣出100萬臺。
而且相關商品仍不斷求新求變,讓音樂無所不在。錄音筆、PDA、翻譯機、手機......,生活中你能想到的電子產品,都能隨時隨地傳唱音符。甚至搭上健康風潮,最新推出的商品讓你跑步時,運動鞋中的小小感應器,透過隨身聽屏幕告訴你,跑了多遠、消耗了多少熱量,一舉數得。
你不累,耳朵卻累了
不過,享受音樂愈來愈便利的同時,你可能逐漸陷入無聲的危機。今年2月,美國有一群民眾向美國法院提出控訴,指控蘋果計算機推出的iPod傷害他們的聽力。旋即在三月份,美國語言聽力協(xié)會(ASHA)公布一項調查指出,聽力受損與iPod、MP3隨身聽的流行有關。這項研究針對1031位成人及高中生進行電訪,受試者中,成人約有三成、而學生則高達五成出現聽力受損的癥狀,“他們大部份將音量開到最大聲,”研究指出。
壞消息不斷傳出,迫使蘋果計算機即刻推出可限制iPod音量的新軟件,供民眾免費下載。臺灣的情況也不樂觀。國泰醫(yī)院耳鼻喉科醫(yī)師林俊成發(fā)現,愈來愈多學生因聽力受損來就醫(yī),他們大部份有聽MP3隨身聽的習慣。林口長庚醫(yī)院耳科主任吳哲民也表示,近年來只要年輕人就醫(yī),就一定多問一項“你有沒有聽隨身聽?”
還有一項隱憂值得注意。“邊走邊聽音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吳哲民擔心,街道上人車川流,容易忽略疾駛而過的汽、機車,意外可能就此發(fā)生。
當音樂變噪音
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貝的噪音中,就會覺得刺耳(一般談話聲約60分貝),美國梅約醫(yī)學中心提醒,MP3隨身聽的音量可到120分貝,“聽1小時15分就足以傷害聽力!
噪音對聽力的影響是累積的、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林俊成醫(yī)師提醒,“負責傳導聲波、位于內耳的絨毛細胞,振壞一個就少一個,不會再長出來!遍L期“過量”聽隨身聽,可能出現暫時性聽力障礙,此時還能以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聽力會逐漸恢復,吳哲民說,最怕的是有人行為不改,絨毛細胞數量持續(xù)下降,“最后只好罷工,”最嚴重導致永久性失聰,就只能仰賴助聽器減少生活不便。
因此,當你警覺癥狀出現時,請盡速就醫(yī)及暫時不聽隨身聽。聽力受損的癥狀有:‧耳鳴:當你聽到耳朵發(fā)出“嗡嗡”聲,可能就是耳朵生病了。這表示聽神經受傷,異常放電的聲音。‧感覺耳朵悶悶的。‧常聽不清楚別人說了什么:你聽得到別人說話,卻聽不清楚談話內容,常需請對方再講一次。
從自制開始
不想聽力受損、又視音樂為精神、活力的泉源,到底該怎么聽較正確?專家一致認為,控制聆聽的音量及時間、選副好耳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首先,“音量別超過最大音量的60%,”美國《健康雜志》(Health)建議,若隨身聽最大音量的刻度是30,最多只能聽18。 當旁人聽到你耳機傳來的樂聲、或是你戴上耳機后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也表示音量太大。
且聽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林口長庚醫(yī)院耳科主任吳哲明本身就是iPod的愛用者,但聽過量會影響耳朵,他謹守一天不聽超過一小時的原則。“讓音樂遠離你的床,”吳哲民最常叨念在美國念高中的女兒,她酷愛音樂,常戴著耳機入睡,“人睡著了,耳朵還不斷接受刺激,不知不覺中絨毛細胞又損壞了不少!。
再者,選擇適合的耳機很重要。位于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東部醫(yī)學中心聽力學系主任潤斯林克(Andrew Reanick)建議,選購時不妨挑能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huán)境噪音而加大隨身聽音量的機會。
“頭罩式比耳塞式耳機好,”美國西北大學溝通暨障礙科學系教授葛氏特基(Dean Garstecki)提供秘訣,因為耳塞式耳機傳出的聲波直通內耳,音量較頭罩式耳機音量提高6~9分貝,對聽力傷害較鉅。
從今天起改變聽隨身聽的習慣吧!享受音樂,也要輕輕寶貝你的耳朵。
(來源:臺灣《康健雜志》 文/李怡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