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九月七日電 (郭虹 劉渝)故人已去,記憶猶存。經過半年多的修復,郭沫若在渝舊居陳列館于今日開放。郭沫若之女郭庶英、郭平英,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邢元敏、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等出席了開館儀式。
一九三九年初,著名的文化戰(zhàn)士郭沫若舉家遷往戰(zhàn)時首都重慶,投入到山城火熱澎湃的抗日急流,一住便是七年。在渝期間,郭沫若曾在張家花園、天官府和賴家橋的全家院子三處住所居住。
其中,賴家橋全家院子位于重慶城郊、歌樂山麓,是一座清朝晚期風格的四合院建筑。一九三九年,為躲避日軍轟炸,郭沫若一家遷到了全家院子,因郭沫若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家大院也成為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的鄉(xiāng)間辦公地址所在。
漫漫六十余年光陰。今日,郭沫若的兩位女兒郭平英和郭庶英,再次回到故地,追憶父親和自己兒時的足跡。
郭沫若長女郭庶英,一九四0年出生在賴家橋一防空洞里,曾在這里度過她的童年。老人接受采訪時回憶到,當年全家大院寬敞涼爽,一圈籬柵就成了院落。郭沫若常和文工會的朋友在此相會。院中當年郭沫若親手栽種的一棵銀杏樹,郭庶英記憶篤深,“小時候,我們和母親在樹下嬉鬧,父親則在書房創(chuàng)作!
如今,郭沫若的書房依然如故,沉重的木質書桌上,陳放著郭老當年用過的紙筆,臥室掛著和當年一樣顏色的白色蚊帳。六十五歲的郭庶英老人感嘆,仿佛穿越了時空,又回到當年光景。
寓居城郊全家院子的郭沫若,卻是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國家命運。其間郭老奮筆疾書,創(chuàng)作出《屈原》、《孔雀膽》、《棠棣之花》、《虎符》等傳世戲劇,及大量史學、文學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郭沫若在重慶參加的抗日文化宣傳及社會活動一百一十五次,其中發(fā)表演說六十余次。
相關人士介紹說,重慶郭沫若舊居不僅將成為收藏、研究、展示抗戰(zhàn)時期郭沫若先生在渝期間積極開展宣傳抗日救亡工作的重要平臺,還將成為該市一處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人文景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