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0日電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巨大潛力,使海外華人回國發(fā)展的興趣日益濃厚,美南地區(qū)海歸回流的專業(yè)人才也比比皆是,回國熱可謂方興未艾。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道,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組領事武世興表示,2005年美南八州約有2500人回國發(fā)展。雖然其中不少人是由單位派到美國培訓后再回去的,但有近半數是在美國長期居住回國的人才。他們有的應聘在大學擔任教授,有的則返國自行創(chuàng)業(yè)。
這些被稱為“海龜”的人才,在國內接受大學教育,熟悉中國的文化和社會風俗,了解復雜的歷史、政治;又在西方接受教育,擁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受到國家的歡迎。
前德州醫(yī)學中心教授、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金力,就有著這樣的背景。他在復旦取得遺傳學碩士學位后,1994年獲德州大學休斯敦健康中心生物醫(yī)學科學/遺傳學博士,后被聘為德州大學副教授、辛辛那提大學教授。以這樣的資歷,金力于2003年受聘于復旦大學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是國內高校第一位向全球招聘的院系負責人,成了一位“名海龜”。
金力曾于2月隨復旦校長王生洪訪問休斯敦,其中一項任務便是為生命科學院招攬海外人才,休斯敦一行已面試四名海外學者。
金力說,回國熱一直未消退,近兩年每年回到上海的海龜平均3000至5000人。
而中國教育界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發(fā)展機會好,教授的待遇明顯提高,科研投入也大量增加。
很多海外研究人員擔心回國后研究環(huán)境不適應,金力說,有些人想到回中國覺得很可怕 ,其實是對中國現狀不了解,F在的科研資源愈來愈好,而且是中國人自己的環(huán)境,文化氣氛濃厚,菜很好吃,環(huán)境污染也已改善很多。
至于回國需要適應的方面,金力表示,現在與當初出國時的文化確實有很大區(qū)別,海歸對新的文化、體制需要適應。
多年來往返中美兩地、現任休斯敦美中聯合商會執(zhí)行副會長的林志共,雖然自己沒有海歸經驗,但長期以來為本地留學人員提供大量人才需求信息,為他們回國牽線搭橋。
他說,回國創(chuàng)業(yè)IT、軟件、石油設備、制造業(yè)等比較熱門,生物醫(yī)學非常難,主要是因為成本高、周期長,并且法規(guī)限制等原因。
而創(chuàng)業(yè)要成功團隊精神非常重要,林志共說,合伙人往往誰都想當老板,有技術的人總認為自己應該占最大的股份,其實不然;提供技術的人與資金、管理一方都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