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日電 據《市場報》報道,按照國際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貸按揭的一條警戒線。一旦越過這條警戒線,將出現較大的還貸風險,并可能影響生活質量。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91.1%的人按揭購房,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50%以上。
他們由于背上沉重的還貸包袱,生活質量大幅下降,不敢輕易更換工作,不敢娛樂、旅游,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yè),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故事1 單身房奴:
父母替我養(yǎng)房子,誰養(yǎng)父母?
“飯局?你請客我就去!薄芭莅?不好意思,我最近暈酒。”每當有朋友約Suzy出去玩時,原本是派對動物的她高高掛起免戰(zhàn)牌,寧愿蝸居在那空空洞洞的新房里。大學畢業(yè)后,Suzy過五關斬六將得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成為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員。當時,Suzy和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套小房子,每月1200元的房租。Suzy經常和朋友吃飯、泡吧、旅游,一個人的生活過得逍遙快活。
落戶上海的第二年,Suzy非常想正式在上海落戶,成為上海人。于是,她壯起膽子,毅然以1.2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下了上海內環(huán)以內一套99平方米的公寓房。這套房子總價120萬元,首付40萬元,月供7000元。 買房后,Suzy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她再也不敢隨便買衣服和化妝品,也不去泡咖啡館、酒吧,每天一下班就窩在家里,連以前最心愛的時尚雜志都放棄了;由于薪水不夠開銷,她每月只能靠母親匯過來的幾千元救急。
Suzy也想過要把房子租出去,另外再租市郊的二手房,可掛牌后才發(fā)現,自己這套房子的租金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扣去自己二手房租費,每個月也增加不了多少額外收入,杯水車薪無濟于事。而這樣的日子不是一年半載,而是漫漫20多年。Suzy說:“今天父母替我養(yǎng)了房子,明天誰來養(yǎng)我的父母?”
編輯點評:通過高考進入大城市——畢業(yè)后留在上學的城市工作——兩年后由父母或親朋好友協助湊足首付款,然后開始城市“負翁”的生活。在年輕人當中,這種生活狀態(tài)已經越來越普遍。北京市建委曾在2004年底做過一個調查,發(fā)現購房者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在所有年齡段中,21—30歲的購房者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了38.8%,已經成為購房的中堅力量。
通過家庭資助,這些年輕人進入了房市,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都能如愿應對隨之而來的風險。由于工作年限不長,積蓄不多,無論是生活變動,還是利率變化,都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故事2 已婚房奴:
養(yǎng)得起房子,就養(yǎng)不起孩子
“我每天一睜眼就覺得自己像楊白勞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債!眳秋w是北京一家外企的職員,31歲的他去年買了一套總價67萬元的住房,首付30萬元,月供2500元。買房前,已經工作6年的他“居無定所”,搬家都搬過好幾回了,但是考慮到要和女友結婚必須有房子,所以去年“全家舉債”淘到一套尾房,就此也把吳飛一家套在了房子中。
吳飛的新家位于北京市北五環(huán)之外,一進門以為走進了剛搬空的房間,雖然經過簡單裝修,但是“家”的感覺卻不旺,20多平方米的客廳什么都沒有,房間也只是擺了床。吳飛說,因為供房的壓力,他們目前沒有多余的錢去購買家具和電器,搬進新家后惟一添的兩大件是一個54厘米的電視和一個冰箱。
吳飛今年已經31歲了,遠在老家的母親已經開始念叨抱孫子了!安桓疑!边@是吳飛給出的答案,“房子還壓在身上呢,再生個孩子,我就別過日子了!
編輯點評:30-40歲正是一個人人生和事業(yè)的穩(wěn)定期,并且通過多年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他們才應該是購房者的主力。但事實的結果是,買房后,他們卻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房貸、醫(yī)療、子女的教育費用和父母的養(yǎng)老費用幾乎壓得他們難以喘息。因此,買房也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現。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