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七月流火,放眼海峽西岸,從政府各級部門到民間團體,從普通的投資業(yè)者到大中小學生,眼下似乎都在尋找與海峽東岸開展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而且閩臺兩地同胞在交流中都在尋找彼此融合的節(jié)點。有專家指出,這標志著閩臺交流正走向全面、深入接觸的階段。
兩岸青少年唱主角
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將于本月27日至29日在福州開賽。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淡江大學、世新大學、銘傳大學等8所大學的56名代表,將與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貴州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8所大學的代表隊同場參賽。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已是進入7月以來,閩臺之間在福建舉辦的第七場以青少年為主角的交流活動。
本屆辯論賽還將安排兩岸大學生進行聯歡和考察交流,主辦方希望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主線,建立起兩岸青年的互動平臺和友誼之橋,將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辦成兩岸大學生展現面向世界、開拓未來和青春風采的大舞臺。
而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兩岸交流活動,當數將于下月5日至9日在廈門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青年聯歡節(jié)最具規(guī)模。據悉,將有1000名臺灣青年學生和1200名大陸青年學生和各界青年代表參加是次聯歡節(jié)活動。聯歡節(jié)期間,各種文藝和交流活動精彩紛呈。臺灣青年還將分赴廈門、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進行文化交流和參觀。
文化尋根交流主題
進入七月,閩臺間以文化尋根為主的文化交流幾乎每天都有大戲上演。2日,“中華鼓韻”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音樂會在泉州府文廟進行;5日,“海峽西岸2006年臺胞青年夏令營”在福州開營,86名臺胞青年齊集福州馬尾,開始為期5天的閩南“尋根”之旅;18日,首屆海峽兩岸國學夏令營在福州拉開大幕,40名臺灣大中學生迎著“碧利斯”臺風,跨越海峽直航來閩研習國學;22日,臺灣青少年交流訪問團一行15人抵達漳州,開始了為期7天的交流訪問活動。這些活動均旨在增進海峽兩岸人民的友誼,讓臺灣青少年感受祖國大陸的發(fā)展變化,促進兩岸青少年的相互了解。
此外,兩岸法學專家還于7月初創(chuàng)設了“海峽法學論壇”。該論壇將于8月18日至19日在福州舉行,屆時將有200余名來自兩岸四地的法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閩臺頻簽合作協議
閩臺兩地交流合作進入全面階段的標志之一,是雙方不斷有具開創(chuàng)意義的合作協議書簽訂。
應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傅圓圓的邀請,以議長劉陳昭玲為團長的澎湖縣議會參訪考察團一行20人,于4月26日至29日到泉州市參訪考察,期間共同舉行了關于“泉州與澎湖合作交流座談會”,雙方簽訂了“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和澎湖縣議會關于推動民間交流合作意向書”。
雙方并決定: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建立常態(tài)性的聯絡機制;積極推動泉澎兩地客貨運直航及兩岸同胞的直接往來,積極推動泉澎兩地開展民間經貿、文化、教育、體育、民俗、旅游等各項領域的交流合作;開展定期互訪,應澎湖縣議會劉陳昭玲議長的邀請,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傅圓圓將于今年適當時候率團赴澎湖參訪考察。
據悉,這是閩臺地方人大和議會首次進行實質性對口交流,是繼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開展基層黨際交流之后,大陸方面拓展對臺工作領域的又一成功探索,不失為一個創(chuàng)舉和突破。
6月19日,福建省發(fā)明協會和高雄市發(fā)明人協會簽署了《海峽兩岸職工技術交流合作備忘錄》。雙方達成五點共識:在發(fā)明創(chuàng)新領域開展合作,發(fā)展兩岸民間科技交流活動;以參加展會等形式,展示各方發(fā)明成果,交流發(fā)明創(chuàng)新經驗;積極尋求合作開發(fā)的有效途徑,深化項目帶動戰(zhàn)略;進一步加強人員往來,增進發(fā)明技術互補了解;建立溝通聯絡機制,交流通報最新信息,促進成果轉化。
7月20日,閩臺兩省物流協會在福州簽署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各自的會員單位為主體,在物流行業(yè)標準制訂和修訂、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訓、物流技術交流和推廣、物流信息搜集與共享、區(qū)域物流規(guī)劃及物流企業(yè)咨詢服務、物流業(yè)交流等方面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以實現雙贏。
有專家指出,參與閩臺交流合作的人員、層面、領域不斷拓展,表明海峽兩岸經濟區(qū)建設的不斷推進,已經在提升福建民眾參與兩岸融合的歷史責任感、激發(fā)他們開創(chuàng)閩臺交流新局面的積極性等方面,開始收到明顯成效。(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