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少有人預料到,2009年的中國經濟會有如此強勁的復蘇。商人們在慶幸之時,亦大感市場之變幻莫測。其實,難測的不是市場看不見的手,而是政府看得見的手。2009年,中國政府擴張性宏觀政策的方向、力道和效果,在事先可謂事事難測,但無疑又是2009年中國經濟v形反轉的最重要推手。但商人們有學習的能力,錯過2009,不容錯過2010,明年的中央政策的走向因此格外受到各方關注。在2009歲末,首先要關注的,是來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信息。
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正是國際經濟形勢表現出多重復雜性和矛盾性的時候。例如,近日爆發(fā)的迪拜債務危機令全球股市重挫,上證A股創(chuàng)下了三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剛剛復蘇的全球經濟以及中國經濟似乎再次面臨巨大沖擊,這無疑讓原本較為樂觀的全球經濟復蘇前景平添一道陰影。如何鞏固擴大內需所取得的成果,平穩(wěn)渡過此輪危機,讓國內經濟保持穩(wěn)健復蘇勢頭,并切實解決一年以來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這些都是經濟界最為關注的主題,人們也因此更期待來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聲音。
而近期外界有關宏觀經濟政策有幾大爭議,比如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應延續(xù)以及中央對于通脹預期的重視程度究竟如何,已漸趨明朗。政府官員曾多次公開表示宏觀經濟政策將會持續(xù),且諸多經濟學家對此持相同觀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的會議上,強調了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同時,2010年要落實和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提高經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協(xié)調性和可持續(xù)性?梢哉f,這些簡短信息已足以打消了外界的爭議與疑慮。
首先,明年經濟政策的基調將不會改變,仍然將會以擴張性政策為主。財政方面,2009年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取得了極大成功,2010年還有將近6000億元的中央政府財政投資,將帶動全社會投資增加約2萬億元。此外,發(fā)改委更傳出明年財政赤字將達萬億的積極消息。很顯然,積極的財政政策再加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余下的政府投資“保駕護航”,使其切實發(fā)揮出最大效力。
其次,繼續(xù)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味著,雖然面對通脹壓力以及已經明顯開始出現的通脹預期,但同時考慮到我國當前結構的平衡性、流動性、充分就業(yè)等問題還未能較好地解決,因此政府最終權衡的結果是,“發(fā)展論”重于“物價論”,貨幣政策仍將以刺激經濟增長、保持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作為第一目標。相反,此時如果因物價風險而收緊貨幣政策,將使剛剛企穩(wěn)的經濟陷于風險,甚至導致改革、調控成果付諸東流,可謂是一種更大的風險。預期明年的經濟發(fā)展,信貸規(guī)模仍將左右著經濟發(fā)展大勢,而信貸規(guī)模主要取決于貨幣政策趨向,目前有關信貸規(guī)模的主流估計是,全年新增貸款7至9萬億之間,信貸增速約17%,應該說可能性較大。同時,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與規(guī)劃已出臺,將進一步優(yōu)化民間資本投資。調整部分行業(yè)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等政策效應也會在明年持續(xù)顯現。據預測,明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將達31%左右,大約拉動GDP增長超過 5.0%。
通脹預期及防范是外界爭論最多的話題。目前,世界各國救市、刺激經濟投入的數萬億美元將從金融部門流向實體經濟,形成全球性通脹壓力,且大量新增信貸從金融體系逐步流入實體經濟,推動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并將最終傳導到終端消費市場。政策如果出現失誤,未來通脹就將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此次對于通脹的態(tài)度是審慎的,從10月起就已抑制通脹已擺上了議案,流動性和資產泡沫等問題也已引起高度重視。但綜觀全局,特別是從保持當前經濟穩(wěn)定、持續(xù)、健康復蘇來說,筆者以為,此時不宜將通脹預期列為宏觀調控重點。因為對通脹的調控勢必會緊縮貨幣,下一步的經濟刺激計劃因此將大打折扣,有悖于中央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的基本要求。照目前的趨勢看,明年中國的通脹率約在2.5%左右,應該說仍是溫和水平,可通過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微調,給予化解,而不必馬上改弦易轍。
毫無疑問,從政策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來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可能在明年凸顯為我國經濟工作的重心。而在手段方面,將更多地利用“調結構”來穩(wěn)定我國經濟發(fā)展勢頭。而“調結構”已非單純的經濟結構調整,同時也包含了有關民生的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等等,既要考慮保增長的前提,又將考慮消除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后遺癥,以更加富有彈性的調控政策應對未來經濟發(fā)展中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作者趙曉系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岳安時系該校碩士研究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