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三月六日電(記者 李飛云) 初春的早上,連日雨后的田地有些泥濘,浙江浦江做水晶生意的李國慶自從今年包下一千畝地來種糧以后,開始每天早上起來往地里跑。今年農業(yè)政策補助力度大,使得他種植早稻幾近“零成本”。
雨后還殘留著一絲冬季的寒意,還未到春耕的日子,李國慶已經早早的把地耕好準備著。在這片土地上,他盤算著今年的目標:一千畝地種糧,預計今年收入扣除成本盈余五十萬,跟他還在運作著的水晶廠年利潤一樣。
李國慶認為,種田的好處在于穩(wěn)定,收入可以預見,糧食生產出來國家包購,沒有風險。更何況,今年的政策讓他感到非常實在:地方政府一畝地補助兩百元,浙江省補助兩百元,晚稻另補五十元。這樣算來,上半年早稻的生產成本都有了,除了租金外,農藥、肥料、人工費等一畝地生產成本約四百元左右,因此,幾近“零成本”。
除了小時侯跟父親到田里干過農活以外,今年三十二歲的李國慶還沒有真正的種過田。家里五口人,父母親還有生意要做,妻子也在打理水晶生意,他們并沒有時間來幫忙,他請了附近的六個老農民來當工人,幫他做田間管理。
李國慶覺得,種田跟辦廠道理一樣,也要節(jié)約成本出效益,因此他打算買農機設備: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等,這樣成本還可以再降,為保證產品品質,他還請當地農業(yè)局幫忙聯系專家和農技員。
此外,李國慶還有個“增收”的設想,市面上直接賣谷給消費者當場碾成大米,利潤更高,因此他還打算再開店直銷稻谷,現場加工。
浙江像李國慶這樣的人還很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浙江省農業(yè)“十大舉措”的推出,出現沒種過田的農民來種田,原本有實體企業(yè)的轉身來種田,浙商掀起資本回流農業(yè)熱。
浦江縣農業(yè)局局長張再創(chuàng)告訴記者,“我們這里不是農業(yè)大縣,地不多,除了李國慶種植一千畝地,還有種植三百畝、四百畝的大戶,基本上都有實體的企業(yè)在辦。吸引他們來種糧,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今年的農業(yè)政策補助落實達歷年最高!(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