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經(jīng)濟新聞 |
借助“紅籌”概念,榮智健在香港資本市場頻繁出手。1990年,中信香港以5億港元收購了港龍航空46.3%的股權(quán)。收購港龍之后,榮智健將部分股權(quán)轉(zhuǎn)讓給國泰,而港龍航空則變成了國泰航空的子公司。
香港中信最龐大的一項投資,是于1990年以逾100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兩成股權(quán),成為這家當時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1989年底,中信香港以3億多港元的代價收購當時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發(fā)展49%的股權(quán),并通過注入港龍航空等資產(chǎn),進一步擴大其在泰富集團的股權(quán)至85%左右。中信香港成功收購泰富發(fā)展后,于1991年將其更名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自此成為中信在香港的資本運作平臺。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發(fā)3億多股新股給中信香港,用于收購中信香港持有的國泰航空股份。
當時正處于香港 “回歸”前夕,中國經(jīng)濟形成新一輪開放潮。雖然榮智健行事西化,但大多數(shù)香港人仍然把他與他父親一樣當作紅色資本家。那時,包括李嘉誠在內(nèi)的香港富商樂意成為他的合作伙伴。借此機會,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發(fā)3億多股新股給李嘉誠等香港富豪。
1992年,中信泰富開始其第二輪資本運作。1990年代初,榮智健和李嘉誠說服恒昌的大股東,讓其將股份賣給了自己、中信和李嘉誠。據(jù)說,在這次交易中,榮智健個人賺了8000多萬港元。1992年中信泰富向公眾增發(fā)新股時,他就用這筆錢,以和廣大投資人一樣的價格,認購了3000萬股中信泰富股票。
而這也僅僅是個開始。
1996年12月,中信香港向中信管理層以每股33港元的價格轉(zhuǎn)讓3.3億股股票(當時市場價格40多港元)。榮智健又以和廣大管理層一樣的價格,買了2.9億股股票。
據(jù)說,榮智健當時巧妙地利用了“97香港回歸”的大勢,動用了很多高層關(guān)系“做了工作”,讓當時的中信集團掌門人王軍相信,放股于管理層,可體現(xiàn)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靈活態(tài)度”,并能展示一個認同世界規(guī)則的中國政府。
據(jù)香港媒體的報道,由于榮智健是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子;中信集團前董事長王軍是前國家副主席王震之子,中國政商兩界出名的鐵腕人物,兩人的關(guān)系一直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榮智健一方面想借助中信的獨特地位加快發(fā)展步伐,同時又想自立門戶。
香港媒體評價,此次動作等于“分家”。實施管理層持股之后,盡管中信香港仍然是中信泰富的第一大股東,但在投資者眼里,中信泰富“紅籌”的色彩已逐漸淡化,隨著香港進入后回歸時代,中信泰富溝通香港富豪與內(nèi)地的橋梁作用也失去了意義。此后由于中信旗下的中信國金、中信21世紀、中信資源等香港上市公司群的崛起,中信泰富在中信集團內(nèi)的地位也漸趨弱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