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法
韓國漢字復蘇背后兩大因素:
中國實力與中韓交流
漢字在韓國的復興早已引起一些學者重視。為此,我們采訪了曾經(jīng)在韓國生活過的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沈定昌教授和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的王生教授。
沈定昌教授認為,漢字在韓國復興的深層原因,與中國實力的增強并無直接聯(lián)系。
早在1446年,中國的實力也很強,但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還是頒布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一心想擁有自己的文字。而漢字真正開始走下坡路,是朝鮮淪落為日本殖民地之后。
當然,中國實力的衰落或復蘇,對漢字教育有一定的影響。漢字近年來在韓國復興,其關鍵原因在于兩國交流增強。作為中國近鄰,隨著兩國交流越來越廣泛,韓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情自然越來越高漲。比如,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當中,韓國人是最多的。
王生教授認為,漢字在韓國復蘇的趨勢,當然與中國實力的增強有關。
建國后,韓國曾經(jīng)一味追隨美國。但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韓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這種趨勢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漢語使用漢字自然有利于提升與中國交往的親和力。
此外,漢字復興也有歷史的原因,漢字曾是韓國歷史的承載體,由于不懂漢字,許多年輕人對韓國歷史也缺乏了解,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高句麗王朝。其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割裂與歷史,以及與周邊國家的聯(lián)系。比如日本,即使在非常強大的時期,也沒有推行去漢字化運動?梢哉f,漢字復興有其現(xiàn)實和歷史的雙重原因。
由于韓文曾經(jīng)被視為民族主義的象征,漢字復興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韓國對過去推行的民族主義政策的一種反思。韓國在歷史上長期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在對待國家利益問題上一直很理性,自然會根據(jù)形勢的變化對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
背景知識
韓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自中國
因為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很早就傳到朝鮮半島。
辭舊迎新的春節(jié)
韓國人從新羅時代就開始過春節(jié),但韓國稱之為元旦。韓國過年時 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在韓國也和中國一樣,有回家過年的風俗,韓國人稱春節(jié)回家探親為“歸省”。
寄托期望的元宵節(jié)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jié)或上元節(jié),也有人稱元宵節(jié),但并沒有吃元宵的習慣。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來的第一個月圓日,像中國人一樣,韓國人過節(jié)是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
美輪美奐的端午節(jié)
中國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而韓國則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葉洗頭,還吃用艾葉做的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艾糕。因此,韓國又將端午節(jié)稱為車輪節(jié)。
闔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也是韓國、日本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韓國人又稱中秋節(jié)為“秋夕”或“感恩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韓國秉承了漢字文化圈的傳統(tǒng),中秋節(jié)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全國放五天假。
越南與日本:
重新“擁抱”漢字
本報綜合報道 在西漢末年,漢字開始傳入越南。此后,越南人一直使用漢字,其歷史也全部用漢字進行記載。即便在1945年最終停止使用之后,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占重要地位。
同樣,漢字對于日本人來說并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
越南:
民俗難消漢字
19世紀以前,越南一直使用漢字,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1945年以后,漢字才在越南退出歷史舞臺,代之以完全的拉丁化文字。越南知名學者范維義曾有這樣的感嘆:“自從以拼音文字取代漢字后,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筑起了一道將后人與先輩隔離開來的語言和文化的圍墻。一些詞匯如律、例、契約、判官等等,現(xiàn)在只在書本上才偶爾見到,現(xiàn)代的越南人大多數(shù)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哲理和精神價值!
即便如此,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迎親車隊、婚禮告示牌和婚宴大廳正面的墻上都貼著雙“喜”字,它已經(jīng)成為越南婚慶活動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志。越南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與神靈,與祭祀有關的幾乎都用漢字。
實行革新開放后,近年來越南新一輪“漢語熱”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而且學習人數(shù)和漢語教學規(guī)模都空前擴大,漢語在越南已成為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
日本:
學漢語的人增多
漢字對于日本人來說并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
在日本歷史上,漢字曾占據(jù)過重要的地位。由于日本戰(zhàn)后采取輕視漢字的政策,日本現(xiàn)代年輕人對漢字確實越來越疏遠,更多的漢字詞匯和日語詞匯正逐漸被英語音譯的假名所代替。但漢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還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社會現(xiàn)在掀起了漢字學習熱潮,以漢字猜謎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jié)目奪得高收視率,日本首相麻生頻頻讀錯漢字出洋相,輿論指其漢字實力不及藝人。
為推廣漢字,日本設有專門的“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每年這個協(xié)會都要通過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漢字。2008年12月12日,“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在京都清水寺宣布,“變”字被選為最能象征2008年世態(tài)的漢字。
據(jù)悉,2005年有240萬人接受了漢字檢定考試,2007年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提高到了270萬。而且,這一數(shù)字還有上升之勢。通過了漢字檢定,不僅對考大學有利,對考高中也有一定的好處。在日本,將漢字能力當作錄取依據(jù)的大學和高中越來越多。 (專題文字:趙海建)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