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沒有成方仲永
□蔣方舟
張愛玲七歲時,曾經(jīng)在舊賬簿上寫《隋唐演義》,不過只寫了一張,遇到一個親戚一夸,就不好意思起來,沒有魄力硬挺下去。不過,張愛玲九歲就賺到第一筆稿費。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敘述他少年時候的寫作經(jīng)歷。那時他們成立了一個類似“寫作小組”的東西。他們寫作的興趣勝過追女孩子。當老師用紅鋼筆在他們的作文中圈出不恰當?shù)臉它c符號時,他們早已像最嚴格的專業(yè)文學評論家一樣評價相互的作品。當然,寫作小組的人,后來大都做了建筑師、牙醫(yī)之類的人物。
我很喜歡的三島由紀夫,中學時就發(fā)表作品,在日本開創(chuàng)了學生作家的先例———那時不是少年作家,而叫做“學生作家”。相對于三島由紀夫的《騷潮》,我就更喜歡他早期的《假面自白》。
薩特可以說是個天才。薩特四歲讀書,八歲開始寫作。八歲寫什么呢?薩特說,他八歲主要就是抄襲。抄襲一個童話,爺爺和孫子去亞馬遜河考察野生蝴蝶。薩特是個謙虛到極點的人,他肯定不是都抄襲,他說的抄襲,其實就有很多創(chuàng)造。
我看過一些作家的傳記,比如奈保爾,是印度的,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寫過《米格爾大街》。他十幾歲就在他親戚開的報紙寫專欄。
還有近代的很多作家,都是在初中就開始發(fā)表作品。還有亦舒、金庸,當年都是學生時代就發(fā)表作品。后來,他們在寫作上都有很好的發(fā)展,都有很好的成就。
中國的教育者呢,就很奇怪,被一篇《傷仲永》嚇倒,說什么“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說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了連個平常人都不如。都是小時候用腦過度,把腦細胞用完了,所以小時候要省著點用———完全是瞎說。仲永是個孤例。沒有更多的例子來支持。更多的例子就是:那些很有造詣很有成就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少年時候就顯露出了某種天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