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學者于丹。 中新社發(fā) AEG 攝
于丹是否真在倫敦“撒潑”、“撒潑”的情節(jié)是否真如爆料者表述的那般不堪,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加以證實之前,還是“暫且存疑”比較公平。
作者:喬志峰
于丹上月應邀到英國解讀孔子文化,不料近日有人自稱是于丹在倫敦期間的翻譯,大爆其惡行,稱于丹當眾呵斥自己的助理和翻譯,并且多次質(zhì)疑酒店服務,連續(xù)三天更換三個房間。(5月6日《重慶晨報》)
于丹“倫敦撒潑”的傳聞,在網(wǎng)絡上可謂是鋪天蓋地,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的“極大憤慨”。輿論呈一邊倒的態(tài)勢,到處充滿了對于丹的質(zhì)疑、批評甚至是謾罵,這位曾經(jīng)在百家講壇上溫文爾雅地教別人怎樣做人的“美女教授”,現(xiàn)在卻成了反面典型,成了“欺負弱者的大怪物”。
可是,在大家痛斥于丹、大逞口舌之快的時候,卻顯然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撒潑”細節(jié),都是爆料者在自說自話,并未見到真憑實據(jù),于丹本人也并未出面回應,“雖然手機能接通,但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tài)”。不回應,并不一定就是“做賊心虛”,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或者是“不屑回應”,或者是還沒來得及回應,或者是還沒有考慮好回應的方式。因此,竊以為,于丹是否真在倫敦“撒潑”、“撒潑”的情節(jié)是否真如爆料者表述的那般不堪,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加以證實之前,還是“暫且存疑”比較公平。
對尚未得到證實的事情就大加鞭撻甚至還要謾罵,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將其歸入“網(wǎng)絡暴力”似不為過。部分網(wǎng)友在一些網(wǎng)絡事件(如“史上最毒后媽”事件)中表現(xiàn)出的輕信、盲從和信息真?zhèn)伪孀R能力的缺失,都一再警示我們應該稍安勿躁,用更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
當然,我并沒有為于丹辯護的意思,我只是建議——在事實真相尚未得到確認之前,請網(wǎng)友們暫且嘴下留情。我們對素質(zhì)低下者當然應當深惡痛絕,但同時也要避免誤傷無辜。在這里,我還希望于丹教授能早日站出來說明真相,如果別人冤枉了你甚至誹謗了你,你大可采取措施為自己討回公道;如果那些不當言行確系你本人所為,你也必須深刻反省并向公眾道歉——作為公眾人物,你必須擔當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