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 中新社發(fā) 梁萌 攝
秦始皇的遺產(chǎn)
秦始皇留下的遺產(chǎn)遠遠不止幾千個陶俑,作為中國第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的、統(tǒng)一的、專制的封建王朝,它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在今天應該更有思考的價值。
BY 路涌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于6月13日第三次發(fā)掘,國內媒體差不多都派出精兵強將到西安去了。從發(fā)回的報道看,對一號坑的猜想五彩繽紛,記者當然希望“搞搞大”,來它個驚天動地。有報道說:“在首日的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彩色武士俑以及緊挨著的戰(zhàn)車等!贝嗽捗黠@帶有娛樂化時代的特征——那玩意兒能像拔蘿卜一樣一下子就挖出來嗎?早就放在那里等著“啟動”一下子嗎?專家比較冷靜,給記者潑冷水:“不要預期太大!蔽易聊ブ惶柨酉旅娴臇|西其實早就探明了,在經(jīng)濟金融危機的當下這么挖幾鏟,隨時有料可爆,游客在館內也可以看到現(xiàn)場動靜,對盜墓者來說,更像是一次現(xiàn)場教學。從宏觀的層面上說,此事對拉動內需大大有利。
作為一個文物愛好者,對近年來國內文物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的電視直播一直很反感,撫仙湖水下考古起初動靜挺大的,結果屁也沒有。央視這個寶押得全盤皆輸。后來又搞了幾次,到最后也只得怏怏地說:“看樣子墓穴已被盜過!庇^眾開始被吊足胃口,愛國熱情也一路膨脹,結果幾個小時耗進去,除了主持人與專家的滿嘴套話,啥也沒有。
一號坑的結果,可能會有料,但肯定不會是一镢頭一個聚寶盆。我倒擔心的是,出土后的文物如何保存得更好。大家知道,第一次發(fā)掘在1978年至1984年間,當時我國文物保護的技術還不過關,結果挖出來的陶俑,身上的彩繪見風就沒了。1985年對一號坑展開了第二次考古發(fā)掘,又因為技術設備跟不上,只挖了一年就被叫停。有人認為這跟發(fā)生一起將軍俑頭丟失案有關。其實,將軍俑丟失只是暴露出考古隊管理不善,還不是叫停的根本原因。后來多虧德國專家?guī)土艘话眩眯录夹g給保存了一些色彩。如今德國專家還在工地上蹲著干活,老外那股敬業(yè)精神讓人敬佩。
三十多年來一直在秦俑堆里琢磨的考古學家袁仲一明確表示,此次發(fā)掘工作面臨三大難題。一、土壤濕度很關鍵。被挖出之前,兵馬俑所處的土壤環(huán)境,濕度為90%,溫度介于10至20攝氏度之間。但現(xiàn)在一號坑內的夯土要干燥得多,因此在發(fā)掘前要進行加濕。二、細小文物保護尚待研究。由于文物長期在地底下掩埋,一些細小文物,包括木質的和編織物等,經(jīng)過地下火的焚燒以及水浸等,如何保護尚待進一步深化研究。三、彩繪保護需創(chuàng)新。因為陶俑制作時在1至2層生漆涂層上著色,陶俑出土后,表面彩繪和封土粘結在一起,容易從陶俑表面脫落。此次發(fā)掘文物保護重點是出土陶俑的色彩如何保護。
而這些嚴密而繁復的清理保護工作,都必須在無干擾的情況下進行,開放的現(xiàn)場顯然不利于工作的正;。為什么不進行哪怕是簡單的隔離呢?
當然嘍,作為黃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人,我對“將軍俑有一張什么樣的臉”之類的問題也是有興趣的。但秦始皇留下的遺產(chǎn)遠遠不止幾千個陶俑,作為中國第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的、統(tǒng)一的、專制的封建王朝,它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中國和世界歷史的?秦始皇在李斯與韓非等文士幫助下建立的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對中國民眾的心理影響究竟有多深?它與同為人類文明源頭的古希臘、古羅馬在政體上有何區(qū)別?它又為何在短短十多年后被顛覆了?
三十年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影響越來越大,秦俑博物館總是人山人海,觀眾或導游小姐議論的,無非是秦國當時如何強大,秦始皇如何殘暴,兵馬俑如何神秘、被盜的將軍腦袋值多少錢等等。只是我希望,隨著兵馬俑研究的深入,這樣的話題應該對今人有新的啟發(fā)。毛澤東說過:“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今天總不至于反而用一元思維去解讀秦始皇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