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屢屢發(fā)生的校園傷害事件警示人們——
從福建南平、廣東雷州、江蘇泰興,最近這一起又一起令人發(fā)指的校園血案,令人震驚。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她看來,屢屢出現(xiàn)的校園慘案,給校園安保敲響了警鐘。
李玫瑾說:“其實校園安保不光是學校的事,畢竟保安人員的能力有限,在這方面各地警方應該切實加強對校園的保護力度。必要的話,一些措施應該長時間持續(xù)下去,比如在上學與放學的時間,學校門前應該有警車巡邏,這樣既可增加安全系數(shù),同時也會對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另外,學校和警方也應建立快速報警機制,可以在門衛(wèi)室就設立報警按鈕和110聯(lián)動,一旦出現(xiàn)危險,警方應以最快速度趕到,這樣也可盡量減少傷害!
李玫瑾指出,此類犯罪行為的背后,暴露的是行兇者心理上的嚴重缺陷。她呼吁,除了必須在校園安全方面完善相關措施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于一些邊緣人群的溝通與關愛同樣必不可少。
“這樣的校園惡性案件聽上去匪夷所思,其實國外也多有發(fā)生。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槍擊案、日本東京秋葉原殺人案,與最近國內(nèi)的這些案件都有相似之處。雖然行為聽上去讓人感到瘋狂,但其實,這樣的犯罪人大多不是精神病學意義上的‘瘋子’。他們的犯罪也都屬于‘并非錯亂的瘋狂’。究其原因,大都是感情上有創(chuàng)傷,從而造成心理缺陷,屬于心結性犯罪!
李玫瑾這樣解釋心結性犯罪:“在正常的生活過程中,人的一生相當于一條線,在這條線上,某個時間段或時間點出現(xiàn)過創(chuàng)傷(在心理學中叫作應激或壓力),就會有一個心結。心結是指一個人對刺激的反應是失敗的,失敗后導致其以后遇到類似刺激會出現(xiàn)痛苦的反應。相當于在這根線上打了一個結,縫東西時每到那個點就過不去了。換句話說,在以后的生活當中,只要遇到類似刺激,一個人就過不去這個坎!
她以剛剛被槍決的鄭民生為例:“他確實存在諸如失戀、無房等問題,但失戀與無房并不是犯罪的理由,而且很多窮人雖然身居陋室,但家庭生活仍很溫馨,親人之間仍然相親!崩蠲佃赋,當一個人把所有的痛苦都歸咎于外界的話,他就會憎恨外界,而這種創(chuàng)傷性的東西,本身很容易導致犯罪。
而要想預防這類人“制造災難”,李玫瑾認為在社區(qū)應該多下點功夫,加強對一些“邊緣人群”的關愛:“之所以會有這類報復社會性質的犯罪,往往是由于犯罪人已經(jīng)失去了牽掛、失去了愛,也就是說他們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問題。設想如果他們還有著親人之間扶持與關愛,又怎會拋下家人走上末路呢?所以說對于社會上一些家庭生活異常、心理有缺陷、行動孤僻詭異的人群,社區(qū)這方面更應該主動關心,多給他們一些溫暖,以社會支持系統(tǒng)來加以彌補!北緢笥浾 王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