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房價在一輪又一輪的調控中越調越漲,但倘若不調控,房價或許更加無法想象。對于調控與房價之間的關系,有專家認為,調控失效的原因在于,政府是在投機者買賣房屋的交易過程中征稅,真正的購房者只能選擇買或者不買,而投機者完全可以轉嫁成本。
上海證券報評論員時寒冰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曹建海教授在接受鳳凰衛(wèi)視《財經正前方》采訪時表示,目前的稅收調節(jié)手段失效的原因在于,政府是在投機者買賣房屋的交易過程中征稅,而當投機者已經將市場炒熱的時候,真正的購房者只能選擇買或者不買,天平向賣方傾斜,因而投機者完全可以把稅收成本轉移到購房者身上,因而對投機的抑制效果不大。時寒冰甚至認為只增加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收,甚至有可能再度催高房價。
在市場經濟中供大于求的時候,提高稅收會減少這個產業(yè)或商品的數量,達到供求平衡。反之,求大于供的時候,減少稅收,會讓更多的商家投資這個產業(yè)或商品,從而達到供求平衡。這就是調控中稅收的杠桿作用。因此稅收調節(jié)也被認為是調節(jié)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劑良藥。
時寒冰表示:“已經好幾次沿用稅收率這個工具,但是你仔細對照一下,每一次稅收,數據出來以后房價都是漲的。因為你稅收推出來以后,有兩種轉嫁,一是在房價上漲的時候,開發(fā)商很容易轉嫁給購房人,房價是上漲的。二是轉嫁他流通的成本,而不是你稅的成本。交易成本!
曹建海指出:“所以說你要時增加稅費呢,投機的速度下降了,增加了他的摩擦度,讓投機他的變現性差了,但最終要消費者來買單的,在目前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交易稅全部可以加價到下游,反過來如果價格看跌的話,應該說對炒樓人約束是比較大的,但目前征交易稅呢,他都加價到下游,最終的下游是當地居民!
時寒冰進一步指出:“用稅收來調解是非常危險的。但是中國就非常喜歡用稅收來調解,為什么喜歡稅收調解呢,因為稅收調解對政府是非常有好處的。不管我這個房價是調解下去還是不調解下去,然后你越調解越高,這對政府的收益是在增加的。政府在從房稅調控中稅收在擴大,本身你房調的目的是什么,調的目的是壓縮房價構成成本,一方面是壓縮開發(fā)商的收益,利潤率給他降低。一方面是壓縮政府稅的收益。政府收益在提高,開發(fā)商收益在提高,房價怎么可能調控!
稅收是調節(jié)市場經濟中扭曲現象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若確定是投機炒作行為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稅收便可以也應該對癥下藥,讓投機者有更高的交易成本,而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向買房者轉移,迫使很多真正需要買房的人都開始放棄買房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