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中國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信仰,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其理想基點仍是世俗生活,沒有超越性?鬃拥睦硐胧恰吧僬邞阎薄袄险甙仓保P注的更多是物質層面的。而要說中國人的世俗性信仰,“安居樂業(yè)”該是最大的一個信仰吧。
但“安居”的信仰,似乎被一則新聞一下子擊垮了。昨天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大會上說,我國每年新建建筑面積為20億平方米,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建筑平均壽命只有30年。
房屋產權70年,很多人家還貸就要30年,還清貸款,房屋的使用壽命也完了,這是誰都接受不了的。目前我國的建筑規(guī)范,一般民用建筑設計壽命為50~100年,很多家庭父母甘心做一輩子房奴,就是指望著把房子作為祖產留給子女的。早知房子這么短命,真還不如住賓館合算。
不管造成建筑質量低劣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賣地財政導致的大躍進式亂規(guī)劃、亂拆遷,還是異化成“搞地皮”的GDP政績沖動,還是權錢交易導致的監(jiān)管不力,等等,建筑短命造成心理震蕩的結果,必然是民眾一系列心理安全堤壩的坍塌。
所謂“安居”,第一是“安全地居住”,第二才是“安適地居住”。如果所居住的房子連“安全”都不能保障,何談“安居”?杭州就曾曝出某樓盤用竹子做梁、用生活垃圾鋪地,而竟然也能驗收“合格”。這樣的房子當然別提預防8級地震了,大概8級臺風也能讓它晃幾晃的。
不過,對于建筑壽命30年,也沒必要過度驚慌。平均壽命低,有建筑本身質量沒問題但被不合理的規(guī)劃所害,早早拆除的緣故,也有那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壽命過短拉低了平均數(shù)的成分。
房子總會越造越好,越造越智能,希望不斷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建筑能不斷提高建筑的平均壽命。
洪信良 本報特約評論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