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公布房地產用地地價調查結果,全國620個樓盤,地價平均占房價兩成三,開發(fā)商公開成本清單,收費項目達30項,涉及部門20多個,重復征收,變相征收,各級行政部門稅費占到20%。
你來我往,政商對質,地價、房價究竟誰冤枉了誰?面對越變越暈的房價成本,究竟誰才是房價瘋漲的禍首?《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飽受指責的高起的房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最近,國土資源部公布了一個統計數據,根據這樣一個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地價并不是高起房價的重要的推手。結論一出,馬上就引起了房地產開發(fā)商的反彈,甚至引起了爭論。在這場爭論中,到底孰是孰非,今天我們演播室特別請到了中央黨校的趙杰博士,稍候趙博士會給我們講明他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還是看一下新出臺的這一組數字。
(播放短片)
解說:
“掀起你的蓋頭來”,這是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上一篇報道的標題,報道的內容是長期以來備受社會關注的房價中地價所占的比例問題。7月24日,國土部公布了全國620個房地產調查項目的詳細數據清單,其中地價占房價比例在15%以下的有130例。地價占房價比例15%到30%的有356例,累計起來比例在30%以下的約占總數的78%,地價占30%到40%的為94例,地價占40%以上的為40例,約占6.45%。綜合全部來看,620個案例顯示,地價占房價比例平均為23.2%。
據了解,國土資源部此次調查于5月底展開,調查對象主要是2006年以來,取得土地且已進入銷售狀態(tài)的商品房開發(fā)項目。其中調查的房價為商品房開房時的平均售價,地價為土地出讓時的樓面地價。
其實類似的數據并非國土部第一次公布,就在今年六月下旬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為應答保護耕地是否推高房價的提問,國土部副部長鹿心社曾將此項調查的結論,也就是地價占房價比例平均為23.2%的數據公之于眾。鹿心社當時稱,地價占房價比,美國是28%,英國是25%至38%,韓國是50%至65%,日本是60%至75%。國土的水平遠低于鄰國。鹿心社由此認為,從我國的地價水平看,說“保18億畝耕地紅線推漲了房價”沒有根據也沒有道理。
但是單純一個結論不足以平息長久以來人們對于地價和房價比例問題的質疑。有媒體分析,之所以公布620個樓盤全部地價數據,也是為了回應澄清各界對于地價拉高房價的爭論。那么這份涉及全國105個城市的調查中,具體到各個城市還呈現出哪些數據和特點呢?
以北京為例,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鎮(zhèn),在此次受調查的21個房地產項目中,地價最高,占房價的比例為51.36%,最低為14.33%,平均地價與房價的比例約為25%。我們看到,21個項目里,不乏機遇7090、遠洋沁山水、首城國際中心等熱門樓盤,只有四個分布于城八區(qū)之外,同時,上海也有六個項目進入了此次調查,地價房價比最低15.19%,最高為31.95%。
事實上,在這次國土部的調查統計之前,今年年初“兩會”期間,工商聯也曾有一份類似報告,報告中曾直指地價是造成房價高漲的主要原因,該報告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62個企業(yè)的81個項目,從成本角度進行了分析。報告提出,土地成本占總成本比例的41.2%,占直接成本的比例高達58.2%。
如今,工商聯的報告和國土部的調查數據之間似乎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作為普通的公眾應該如何看待這種數據打架的情況,這次國土部的統計數據中,還有哪些值得分析的空間?地價比例,這個神秘而簡單的數據到底說明了怎樣的問題?
主持人:
趙先生,我們先來看這個數據“打架”的問題。國土資源部出臺的調查結果顯示,地價只占到總體房價大概兩成多一點,但是工商聯提出的這個數字卻是占到四五成,他們都挺權威的,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
趙杰(特邀觀察員):
我想這兩個表面沖突的數據,它回答的是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房價這么高,究竟是誰造成的?如果按照傳統的經濟學分析,應該是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分析,但是現在一個是國土部作為官方公布的數據,再一個工商聯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公布的數據來看,他們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是兩個不同的詞語,一個是“地價”,一個是“土地成本”。地價是一個交易價格,主要是指土地出讓以后樓面的價格,而土地成本則是指包含地價收入以后,維護成本,還有包括政府的稅、費這些情況。所以這兩個東西是有關系的兩組數據,它都對房子的價格構成有關系,但是土地價格和土地成本是不能劃等號的。
主持人:
所謂土地價格就是買這塊地的時候,這塊地是多少錢,但是土地成本是買了地以后,地本身維護它,包括在等待建設過程中很多生出來的成本。
趙杰:
而且從經濟學上講,土地成本更多地強調投資上的意義。一萬五一個平方和兩萬一個平方,在價格上是差五千,但是成本上不能簡單地說,兩萬的就貴,一萬五的就便宜。
主持人:
換句話說,我們能理解這兩組數據并不沖突嗎?
趙杰:
這兩組數據我覺得并不是沖突的,如果有沖突都是來自于政府系統,只不過一個是政府主動公布的,一個是房地產商會公布的,房地產商會似乎幫助政府公布了土地成本相關的比例。如果不是工商聯公布的,是我們政府其他的收這些費用的,一項一項羅列,然后把它匯總,我相信我們在數據上的沖突感就會降低,這是我看到這則新聞直接的由頭。不能說這兩組數據誰更相信,而只能說第一組數據還需要其他的數據做支撐,因為面粉的價格和面包的價格,它倆的比例是怎么樣的,我們還需要在加工的過程中的那些價格的因素算上,我們才知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