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貴州,避暑天堂。猶如一名將與世界對話、將與全球交流的苗嶺少女,上海世博會貴州館正精心裝扮,即將盛裝登臺。
4月2日,在貴州館建設接近尾聲之際,記者進入上海世博園區(qū),實地探訪上海世博會貴州館。
在負責貴州展館建設指導的貴州館副館長張劍引領下,記者進入中國館內(nèi),約一分鐘后,極具沖擊力的“盛裝銀飾”貴州館門頭已近在咫尺。之前一直在方案中看到的設計圖終于從紙上一下子跳出來,活生生呈現(xiàn)在面前,真真切切,為之震撼。
小心地用手感覺著門頭的裝飾,進入館內(nèi),弧形的花橋、鼓樓、吊腳樓、山水背景、多媒體屏幕、沙盤秀和活動舞臺都完整地一一呈現(xiàn)面前。兩三名工人正在山水背景上高空作業(yè),進行收尾處理。
隨著石板路踏上位于二樓的花橋,清香的原木味撲鼻而來。屋頂一半鋪瓦、一半空的木構(gòu)框架,是此次風雨橋的獨特設計,以放大有限的空間和體現(xiàn)返璞歸真的理念。來自黎平縣高進村的雕刻工匠楊通琪,正在一塊木板上認真地雕刻著取自王陽明字體的“貴州”二字。
據(jù)張劍介紹,貴州館的主體工程在3月31日就已經(jīng)完工;4月10日,上海世博會貴州館將全部竣工,屆時貴州館將進行初步調(diào)試,以迎接20日整個世博園區(qū)的運行調(diào)試。
百分百原生態(tài)材料、百分百民族工藝、百分百貴州本土的能工巧匠。全木構(gòu)的貴州場館用了近300多立方米從貴州本土精心采集的木材、500多平方米地面石材。
“花橋、鼓樓、吊腳樓的特點就是不用一釘一鉚。我們還首次打破直線建設風雨橋的風格,嘗試把弧形的風雨橋搬上了世博會!睆垊φf,暢想貴州未來,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未來城市中傳承永遠。貴州館就是要為參觀者描述未來50年至100年后美好城鎮(zhèn)的模型。
“橋的部分是最難的,以前沒做過弧形的,鏈接和吻合最難。這次是參與的修改最多、用心最多、也是最得意的一件作品。”侗族木構(gòu)建筑代表性傳承人——黎平縣高進村的楊應琪是實施建筑的主要承擔者,作為目前貴州僅有的兩名中國園林古建筑名師之一,楊應琪從家鄉(xiāng)帶了13名徒弟參與貴州館的建設。
在貴州館,記者看到,為了體現(xiàn)低碳和環(huán)保的理念,所有的原木建筑都沒有上漆。鑒于消防安全的考慮,木材進行了特殊的阻燃處理。為在開館后給參觀者營造安全有序的通道,貴州館設計的“無障礙通道”目前也建好,正在等待最后的設備安裝。為保證順利運營,屆時貴州館內(nèi)將會有兩班工作人員輪流對現(xiàn)場秩序進行維護,并擔當解說及場館技術(shù)顧問。
張劍告訴記者,節(jié)能循環(huán)在貴州館建設的設計方案中是一個重要理念。目前,無論電耗和水耗,都實現(xiàn)了最佳的利用。上海世博會為每個展館提供每日1200千瓦時的供電量,但貴州館只用了一半。通過循環(huán)水的方式,貴州館每日耗水僅有兩立方米。(鄧航 孫曉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