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舉行的發(fā)布會上表示,他對北京奧組委的工作非常滿意,他期待看到一個完美的開幕式。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
8月2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舉行的發(fā)布會上表示,他對北京奧組委的工作非常滿意,他期待看到一個完美的開幕式。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
中新網(wǎng)8月6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發(fā)表該報評論員文章《羅格的“殺氣”與中國的底氣》說,作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釋放著一種自由、和平與包容的氣息;作為國際奧委會的家長,羅格的“殺氣”源自公正與權威;作為這場盛會的東道主,中國的“底氣”則源自理性與自信。
文章摘錄如下:
“國際奧委會絕不后悔將奧運會承辦權交給北京。當8月8日那天到來之時,奧運會的巨大魔力和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將取代一切爭論”。一向被外界視為沉穩(wěn)有余、“殺氣”不足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8月2日在北京面對中外記者會某些西方媒體別有用心的提問時,展示出不同以往的遠見卓識與“豪門氣魄”(中國媒體贊語)。
還有誰比羅格更有資格評價北京奧運會?作為國際奧委會掌門人,與中國有著七年情緣的羅格一直對北京奧運會籌辦進展傾注著極大關切,從場館建設到興奮劑問題,從空氣質(zhì)量到交通狀況,他都曾以負責任的態(tài)度多次表達關注與贊揚。
因此,羅格2日所表現(xiàn)出的肯定與“殺氣”當是對北京奧運籌辦工作客觀真實的評價,而非刻意討好的溢美之詞,更談不上什么內(nèi)幕交易。正如羅格所舉的實例:每屆奧運會開幕前夕都要召開一次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而北京奧運會前,這次本來應該持續(xù)一天半的執(zhí)委會卻提前半天結(jié)束,“這是北京奧組委出色組織工作的重要證明”。
毋庸諱言,歷屆奧運會都不乏批評之聲,但都沒有影響到其最終成功舉辦。中國的媒體不也曾挑過人家的毛病?既然是全人類所共享的盛會,因為確實看到問題而善意地對主辦國提出這樣那樣的批評與建議,有何不可?如今的北京也不例外。
對中國而言,舉辦奧運會是國人同胞多年夙愿。為了辦好這次盛會,舉國上下無不盡心竭力,海外華僑華人亦共襄盛舉,這樣還被人批評,任誰大抵都會覺得很委屈,難免生氣。在本報看來,即使中國第一次舉辦如此規(guī)模的國際體育盛會,難免經(jīng)驗不足,加之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碰撞,各種意見和評價紛紛涌出,其實也很正常。
當然,有些誤會也是因為不了解。媒體此前曾報道過這樣一個笑談:在法國,某位管理精英竟很正經(jīng)地問中國同事“現(xiàn)在中國還吃人肉嗎?”,驚得中國同事目瞪口呆。旁邊一位常去中國出差的高級經(jīng)理則不失時機地開玩笑:“當然啦,而且尤其喜歡吃白人的肉,你要小心啦”——到底是外國人對中國無知,還是西方某些媒體妖魔化中國的效應?國人同胞雖心生郁悶,但仍可理性對待。正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北京奧運籌辦過程聽到的諸多聲調(diào)中,亦因為這樣的不了解夾雜著些對中國的偏見、歪曲、詆毀甚至敵視等雜音,而事實是對各種流言的最好回擊。
譬如,由于西方媒體的大肆渲染,一些運動員懷揣口罩、手拎備用食品,以猶疑的心態(tài)來到中國,可當他們一踏進奧運村大門,就意識到應把口罩和備用食品扔了,騰出行李箱的空間來帶些北京的禮物回去;那些早早排開 “長槍短炮”、等待捕捉刺耳批評與不雅細節(jié)的西方記者,因為一句“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奧運村”的感慨,也改變了態(tài)度;就連此前多次惡意抨擊奧運會、歪曲中國現(xiàn)實的少數(shù)德國媒體,在德國運動員入住奧運村后,也不得不承認奧運村確實讓各國運動員有一個意外的驚喜。
今日之中國,已有足夠的能力來舉辦一屆成功、出色的奧運會,也有足夠自信面對帶著放大鏡的挑剔,甚至是惡意的冷嘲熱諷、指手畫腳,更有足夠的實力向世人展示自立、自強、團結(jié)的大國風范。畢竟,中國人把窗子打開,并非為了奧運會的一時之舉。
雜音又有何妨?奧運何須“天下無聲”?作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釋放著一種自由、和平與包容的氣息;作為國際奧委會的家長,羅格的“殺氣”源自公正與權威;作為這場盛會的東道主,中國的“底氣”則源自理性與自信。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