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很多年后,他回憶起那歷史性的一瞬,“只覺得自己像酒瓶塞子一樣從過渡艙內彈了出去,頓時渾身輕如氣球”
本刊記者/周華蕾
大概從希臘神話里那個插著蠟翅膀飛向太陽的叫伊卡洛斯的少年起,人類遨游太空的夢想就從未停止過。
正如世界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所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后去征服太陽系”。
第一次太空行走
事實上,這樣的“行走”異常艱難,稍有不慎,結局便是永遠地漂浮在太空中,成為一顆“人體衛(wèi)星”。
這道艙門被稱為“生死之門”。在太空環(huán)境里,真空、極端的冷熱、微流星、空間碎片和各種輻射猶如“宇宙”殺手,時刻威脅著宇航員的生命。
1965年3月18日,在繞地飛行一周后,“上升2號”的過渡艙蓋顫動著緩緩打開。
列昂諾夫開始第一次太空行走前,工作人員擔心他可能因此遭受永久腦損傷。人類能否適應廣闊太空,當時誰也沒有把握。連著一條5米長的“臍帶”和安全帶,穿著100多公斤重的宇航服,列昂諾夫只身走進太空。
很多年后,他回憶起那歷史性的一瞬,“只覺得自己像酒瓶塞子一樣從過渡艙內彈了出去,頓時渾身輕如氣球”。
列昂諾夫抓住飛船的扶手,艱難地漂到距離航天器7米遠的地方。緊接著,他不由地在臍帶另一端旋轉起來,由于缺乏可以利用的操縱裝置,他無法使自己停下來,旋轉使得臍帶“像章魚一樣”纏在他身上。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蘇聯(lián)的設計師們并沒有考慮到宇航服正反面可能的溫差,也沒有充分估量到限制層的重要性。在真空環(huán)境里,列昂諾夫的宇航服像充足了氣似地鼓脹起來,以致他根本沒有辦法返回筒形閘門艙。
頭盔里熱騰騰的汗氣使整個面罩都模糊了,他什么也看不見。他的心臟以每分將近200次的頻率一路狂跳,他不得不冒著血管被氣栓梗阻的危險,一點點降低宇航服的氣壓。最后,當衣內的壓力降至0.25個大氣壓時,宇航服終于癟了下來——這個氣壓值已經超過了危險水平的極限。
返艙以后,列昂諾夫的航行還遇上了許多麻煩:自動導航系統(tǒng)失靈,通訊元件被燒壞,飛船偏離預定返回地1300多公里,最后降落在烏拉爾終年積雪的山丘上,險些遭到狼群的攻擊。
列昂諾夫奇跡般地安然返回地面,為蘇聯(lián)贏得了又一個寶貴的“第一名”。這在十年前還被英國皇家天文學家認為是天方夜譚:“太空旅行完全是胡扯!
蘇聯(lián)的宣傳機器竭力鼓吹這項成績,在飛行結束后的記者招待會上,列昂諾夫作報告說:“在太空中,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漂動。比如,我張開雙臂和雙腿,然后就騰空而起了⋯⋯”
媒體對于宇航員打開艙門、以28100km/s的速度進入太空的闡釋,使“太空行走”一詞廣為流傳。但事實上,這樣的“行走”異常艱難,稍有不慎,結局便是永遠地漂浮在太空中,成為一顆“人體衛(wèi)星”。列昂諾夫從發(fā)現(xiàn)航空服膨脹到關閉艙門的時間不過210秒,但他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卻是難以想象的,他的體重減輕了5.4公斤,每一只靴子里積聚了3升汗水。
對于當時正積極與蘇聯(lián)開展太空競賽的美國,這是又一記當頭棒喝。1957年蘇聯(lián)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后,當時的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就曾得意地說,“這證明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yōu)越”。像那顆“史潑尼克”衛(wèi)星給美利堅民族帶來的深重危機感那樣,美國人再次坐不住了。
5天之后,美國宇航員懷特乘坐“雙子星”飛船進行了首次太空機動行走。與列昂諾夫不同的是,他裝備了一個類似噴槍的小型火箭發(fā)動機。但無論如何,美國又一次落了下風,在只有兩個對手的比賽里,“第二名”帶來的政治紅利實在不值一提。
不過,在世界范圍內,這些成果足以讓擁有太空夢想的人們鼓舞。正是那個時候,時任中國七機部部長的錢學森表示:“先把載人航天的鑼鼓敲起來!北M管探索太空是人類最樸素的理想,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顯赫成就都始于戰(zhàn)爭:德國的V-2火箭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到阿波羅飛船的一切成就都是冷戰(zhàn)時期取得。
太空探索技術在太空競賽的背景下你追我趕地前進。僵持不下的局面,一直持續(xù)到1969年7月21日格林時間4點7分,美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左腳小心翼翼地觸及月球表面那一刻。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