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日美困局解套
小澤一郎等人提出將普天間基地轉移至下地島的背景,是普天間基地問題已使鳩山政權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必須為眼前困局尋找出路。
普天間基地是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駐沖繩的主要航空基地,該基地位于城市中心,四周人口密集。長期以來,因其造成的噪音污染和飛行安全等問題,沖繩地方居民一直要求該基地遷離。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時任日本首相的橋本龍?zhí)逝c美方簽訂原則協議,決定遷出基地,并在沖繩本島東部的邊野古地區(qū)新建一處機場。2006年,日美雙方在駐日美軍重組最終報告中確認,將普天間機場遷至沖繩縣名護市,并將8000人的美軍海軍陸戰(zhàn)隊部隊遷至關島。但是,沖繩地方政府和議會反對這一方案,要求將普天間基地徹底遷離沖繩。
在2009年大選前的競選期間,民主黨方面一直聲稱要推翻此前自民黨政權與美國簽訂的協議,將普天間基地遷出沖繩,并將其作為競選綱領的重要部分。
但是,鳩山政權上臺后,卻發(fā)現遷出基地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由于普天間基地重組涉及美軍在西太平洋的整體布局,美國方面要求日本執(zhí)行原有的“沖繩新建基地方案”,態(tài)度極為堅決。普天間基地問題的久拖不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鳩山政權的支持率。考慮到今年6月的參議院選舉,鳩山政權必須在這一問題上有所進展。
面對這種情況,鳩山政權要顧及民眾支持率、盟友意見和地方政府意見,努力實現其競選承諾;同時又必須考慮美國的壓力,不能將美日同盟關系“搞僵”。鳩山首相曾于2009年12月中旬表示要在“數日內”決定普天間基地的去向,后來卻又決定將此問題推遲至今年5月再做決定。這種遲疑不決的做法,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及鳩山本人的矛盾心態(tài)。
在此背景下,民主黨主要領導人小澤一郎、執(zhí)政黨黨首之一福島瑞穗和首相“近臣”平野博文先后提出“下地島方案”,無疑有為鳩山政權“解套”的意味。一方面,基地遷至下地島,不僅不會損害美軍在琉球群島的基礎設施群,還會使美軍得以進一步前推其主要基地,且島上已有機場,建立基地費用較低;另一方面,基地遷至下地島后,雖然還在沖繩縣治下,但畢竟遠離沖繩本島,周圍居民不多,在政治上的阻力較小。
可成為攻擊中國大陸的跳板
從日常訓練和使用的角度看,遷入下地島對美軍也有諸多好處。由于沖繩人口相對密集,目前在沖繩基地的美軍,訓練時經常會受到諸多限制,沖繩當地民眾反美傾向也相對較強。如果美軍將航空部隊遷入下地島一線的航空基地,首先不必擔心民眾情緒問題,因為此地民眾為了增加收入,已經組織了邀請團到自衛(wèi)隊等相關方面游說美軍遷入;其次不必擔心靶場問題,該島附近有很多無人島嶼可供選擇。
但是,在目前相對平靜的東亞局勢下,美軍將重要基地向東亞大陸方向前推約300公里,肯定會影響到這一地區(qū)的穩(wěn)定局面。
美軍東亞的新布局總體上呈現一種Y字型,韓國和沖繩方向分別為兩翼,日本本土為后方,下地島將是這個Y字形南翼的支點。在下地島以西向我國臺灣島方向,還有多個日本機場,自東向西分別是多良間島機場、石垣機場、波照間島機場、與那國島機場。其中距臺灣最近的是與那國島機場,與臺灣島直線距離約150公里。從機場數量、跑道狀況和機場容量來看,這些島嶼機場有很大的擴充余地,足夠容納戰(zhàn)時進入更多的飛機。
以下地島為出發(fā)點,戰(zhàn)斗機大約10分鐘就可以加入臺灣上空的戰(zhàn)斗,而直升機則可在不必加油的情況下直接飛抵臺灣島。下地島和周圍的島嶼,也可以成為進攻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目標的良好基地。如果美軍空射巡航導彈射程為1000公里,那么其導彈射程覆蓋的目標即可包括我國臺灣、福建、浙江三省全部,廣東、江西、江蘇三省大部,以及上海市。這實際上是讓原先位于關島的美軍戰(zhàn)略攻擊力量前沿,一步跨到了第一島鏈與我國的相鄰處。
專家觀點:美軍入駐下地島可能性大
軍事專家宋曉軍評估認為,在美國沒有放棄《與臺灣關系法》,以及承諾保護臺灣的前提下,隨著中美兩國結構性矛盾的爆發(fā),美軍駐扎下地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以及美日等國力量的相對下降,美國會如何打“臺灣牌”,這值得觀察和警惕。如果真的駐扎下來,那意味著美國對臺灣的隱性軍事支持在加大。
宋曉軍介紹,美日曾經有過駐軍下地島的考慮,尤其是在臺灣形勢緊張的情況,美日臺支持下地島軍事化的輿論呼聲一度還很高,當時中國大陸方面對此也是十分警惕。當前臺灣局勢平穩(wěn),美中日關系也大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美軍冒然入駐下地島,那勢必會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關注。
宋曉軍認為,美軍入駐下地島對釣魚島的沖擊不會很大,美軍其實默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并且它也認為自己沒有必要保護釣魚島。對于日本來說,之所以提出下地島方案,主要還是出于內政考慮。從目前情況來看,并不能得出“日本想把美軍推至與中國對峙前線”的結論。當然,也不能排除日本國內一部分人士有這樣的考慮和呼聲。(本報記者嘉聞采訪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