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走進的六尺巷,為何讓人“很有感觸”?
(近觀中國)習近平走進的六尺巷,為何讓人“很有感觸”?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梁曉輝)“來這里看一看,很有感觸。”
17日,正在安徽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桐城市六尺巷,重溫張吳禮讓典故,察看桐城歷史文化展陳,發(fā)出如是感慨。
六尺巷,因“以禮為先、以讓為賢、以和為貴”的理念影響世人,不僅是當?shù)赜忻摹按蚩c”,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治理智慧的濃縮展現(xiàn)。
一條六尺巷,有中國文化的綿長“和”意。
據(jù)《桐城縣志略》等史書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在桐城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發(fā)生宅基糾紛。張家人給張英寫信求助,張英收信后回詩一首:“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張家人收信后豁然開朗,主動退讓三尺,吳家人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兩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從此青史留名。
“六尺巷承載著中國古人的歷史智慧,要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互禮讓、以和為貴”,習近平在考察中指出。
如今,在桐城市的街頭巷尾、社區(qū)樓宇,生動的漫畫、“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詩句比比皆是;翻開孩子們的書本,也有六尺巷的故事……中華文化之“和”不斷延傳。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绷暯皆绱酥赋?。不過百米的六尺巷,讓人看到中華民族歷來推崇的“禮之用,和為貴”的處世之道,“和”意悠長。
一條六尺巷,有“老巷新傳”的成功實踐。
現(xiàn)在的六尺巷,其實是2002年在原址上復建擴建的。
據(jù)媒體報道,歷史上的六尺巷在戰(zhàn)火與拆建中基本拆毀。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六尺巷舊址受到政府高度重視,1985年被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是在對六尺巷的不懈保護中,故事里閃耀的文明光芒得以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同時也印證了習近平所強調(diào)的: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一直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文化遺產(chǎn)保護,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多次在地方考察時牽之念之。
從大同云岡石窟到安陽殷墟遺址,從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習近平考察文化遺產(chǎn)、探尋文明根脈,文化足跡遍及全國,強調(diào)“老祖宗傳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要繼續(xù)攥在手里”。
此次在六尺巷,習近平再次指出,要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一條六尺巷,也有社會治理的中國智慧。
一方先讓一步,很多矛盾就能找到解決方案。受到六尺巷啟發(fā),近些年,當?shù)厝嗣穹ㄔ焊鶕?jù)六尺巷故事精髓,創(chuàng)新推出“六尺巷調(diào)解法”,以聽、辨、勸、借、讓、和“六步”調(diào)解群眾矛盾,成效卓著。六尺巷的經(jīng)驗,也逐漸走出巷口,走向全國。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六尺巷調(diào)解法”現(xiàn)身最高法報告。2023年11月,“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先進典型。六尺巷的精神,在湖北、廣西、山東等地基層政法部門被應用于解紛實踐……
此次走進六尺巷,習近平強調(diào)打牢社會治理的文化根基。解決好民生問題,化解好社會矛盾,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
從六尺巷的故事,外界看到中國人面對紛爭、糾紛時的一種應對之道,看到社會治理的中國智慧。今天,新時代六尺巷的故事讓人更有感觸,也再次表明:中國式現(xiàn)代化離不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完)
- 專題:近觀中國
國內(nèi)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2日 20:37:05
- 2025年01月02日 15:50:29
- 2025年01月02日 08:45:06
- 2025年01月02日 08:24:55
- 2025年01月02日 07:58:35
- 2025年01月02日 07:33:30
- 2025年01月01日 19:33:48
- 2025年01月01日 16:12:18
- 2025年01月01日 15:45:24
- 2025年01月01日 1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