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首次寫入了村財務公開的內容。從此,從村務公開到廠務、校務公開,到鎮(zhèn)務、稅務、政務公開,一路行來,道路漸寬……
20年后,一部條例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各級政府邁向“信息公開時代”,成為繼行政許可法之后政府的“又一次自我革命”。
這部全國上下廣為關注的行政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近期將向社會公布全文。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為了真正把信息公開落到實處,條例預留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實施準備期。
近年來,中國政府公開的步伐越來越快,但要全面邁入信息公開時代,從觀念轉變到技術支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行政權力透明運行
數據: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截至2006年6月,使用“.gov.cn”域名的政府網站就有近1.2萬個。
河北石家莊市市民李得水與政務公開之緣,是從生氣開始的。
老李在家門口擺了個地攤兒,打算賣水果補貼家用。不曾想,剛三天城管就來了:不能亂擺攤。老李氣呼呼地質問憑什么不讓擺,城管領著他來到“12319”城管便民服務電子屏前。滾動的電子屏,不但讓老李對相關法律規(guī)定有了更多了解,消了怨氣,而且為他提供了許多急需的信息:擺攤辦證要求、辦理程序和下崗人員優(yōu)惠等等。了解到這些信息,老李租了個小門面,不到4天便辦齊了開水果店的所有手續(xù)。
一個小小電子屏,給老李帶來了開店的便利,也帶來了對政府的理解和信任。
國家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宋功德說,政務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政務信息公開是政府向公眾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施政越透明,公眾越理解,接受度越高。這也是WTO的透明度原則對我國政府管理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
目前,全國的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縣級政府所屬部門已普遍設立了政務公開欄,縣級以上政府定期發(fā)布政府公報。清華大學教授于安表示,政務公開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公開渠道更為多樣,公開內容更注重服務。
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的萬先生,經常上網看北京市政府網站“首都之窗”。他最喜歡“個人服務”欄目。有多少次違章、駕駛證扣了多少分等等,點擊便知。
他告訴記者:“網站還有政務直播、熱點話題、企業(yè)辦事等欄目,越來越注重服務了!
在黑龍江大慶市,有“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96760”政務公開熱線,24小時人工為群眾提供信息服務,并協調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珖⻊展_領導小組副組長干以勝說,中國政務公開經歷了一個自下而上、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漸進過程。這是中國幅員遼闊,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不平衡決定的。
這些先行實施的制度,是鋪墊,是試驗。宋功德認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出臺,正是對這些地方部門經驗的確認和完善,并從國家層面整體加速推進。
公開不再是“恩賜”
數據:全國31個省區(qū)市和36個國務院部門制定了政務公開規(guī)定,其中,11個省(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地方性法規(guī)。
我國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政府信息公開行為的政府規(guī)章,是2002年11月出臺的《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guī)定》。該規(guī)定明確:政府是信息公開的義務人,公民是信息公開的權利人。
一年多后,《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guī)定》出臺。相對于過去政府信息“以保密為原則,公開為例外”的做法,該規(guī)章明確要求“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等6方面的內容外,凡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相關的各類政府信息,特別是與市民的學習、生活、工作,與企業(yè)的投資、發(fā)展等相關的各類服務信息,都要主動公開或依申請?zhí)峁?/p>
“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這一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在其后各地各部門制定的相關規(guī)定中一再得到確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起草過程,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理念是“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要加強信息公開的組織建設,完善信息公開的救濟制度。
今年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該條例原則通過,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和主體、方式和程序、監(jiān)督和保障等均作了具體規(guī)定。
會議指出,推行政府信息公開,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是建立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并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內容,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周漢華,參與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起草。他認為條例的出臺,將使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上兩個臺階:一是公開的內容。以前主要公開辦事依據、程序和結果,而條例將會拓展為全過程的公開,包括政府掌握的大量相關信息等;二是公開的定位。政府公開信息,不再是“恩賜”,而是職責,是法定的義務。
謹防條例執(zhí)行“縮水”
數據:2004年和2005年兩年間,上海市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訴、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分別達到25件、183件和35件。
政務公開在中國,已取得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識。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均對政務公開提出要求;中辦、國辦專門下發(fā)《關于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的意見》。目前,國務院有55個部門及直屬單位建立了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36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政務公開制度,各級政府政務公開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然而,仍有一些問題存在。
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遲耀云坦陳:有的地方和部門政務公開不規(guī)范,隨意性較大,想公開就公開,不想公開就不公開;一些部門公開的內容不全面,不細致,讓群眾如霧里看花,看不明白;有的甚至從部門利益出發(fā),公開內容避實就虛,形式主義嚴重。
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認為,政府信息公開至少要突破兩個“壁壘”:一是觀念,一是技術。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把信息當成自己的“特權”,既不愿主動公開信息,也不愿應公民、法人等請求被動提供。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和運作,思想觀念的障礙最難突破,又必須突破。至于技術上,信息公開需要專門機構、媒體、網絡、電子政務等相應技術的支撐,讓老百姓不但能及時獲得其工作、生活和參與國家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真實、準確的信息。
他說:“這兩個‘壁壘’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面突破。中國政府要真正全面實現信息公開,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F在已經有了很好的開始,老百姓已看到了希望!
宋功德把政府信息公開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的公開,只公開結果;中層次的公開,不但公開結果,還要給個說法——公開理由,包括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和內部政策規(guī)定等;高層次的公開,是全過程公開。不僅公開結果和理由,而且讓公眾身臨其境、扮演角色、參與較量,參與決策全過程!安粌H是透明政府,而且是開放政府。”
他說,即將公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實施中既要防止把不重要的信息公開、重要的藏起來的“假公開”;還要防止把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對象減少的“縮水公開”。同時,要積極完善和全面實施相關救濟制度,不讓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淪為“美麗的花瓶”。(記者 吳兢 黃慶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