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是從阿波羅到嫦娥。
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始于1970年4月24日那個漆黑的夜晚。 在酒泉東北大約300公里的戈壁深處,一枚長征一號火箭從發(fā)射架騰空而起,火箭頂端攜帶著一顆173公斤重的鋁合金球體,那就是著名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wèi)星。 “東方紅一號”雖然比蘇聯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晚了13年,但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蘇、美、法、日)第一顆衛(wèi)星質量的總和。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國正式帶入到世界“太空俱樂部”。 此后,在短短的30多年間,中國成功發(fā)射了返回式衛(wèi)星、實現了載人飛行,F在,中國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遙遠的深空——月球。
此次,“嫦娥一號”工程的核心就是為了實現從地球到月球的星際飛行。月球探測工程是中國頭一次飛離地球,對地外星體進行探測。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關注了中國的“嫦娥一號”工程以及中國在航天方面的技術在世界上究竟處于怎樣一個地位?
在“嫦娥一號”發(fā)射之前,正值中共十七閉幕以及第十七屆一中全會選出新一屆領導班子,作為一本權威的時政周刊,我們在速讀、目擊和時事新動欄目對此進行了解讀。
本期社會欄目,我們關注了房地產業(yè)和普利策新聞獎得主。
伴隨著不斷出臺的房地產新政,,以萬科、保利、金地、北辰、首創(chuàng)等上市地產公司為主的大公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瘋狂“圈地”!叭Φ亍边^程中由于競相競價,導致天價頻出。其中,蘇寧環(huán)球集團更以6.7萬元/m2樓價、44億元天價,再創(chuàng)上海單價“地王”。各級土地儲備中心與房地產商一起,構成了土地供應鏈的上下游,因此只從開發(fā)商手中擠地,很難見功。
10月17日,在香港太古廣場的一間巨大的會議廳,“第一屆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工作坊”正式啟動儀式上,一位學生向普利策獎得主們發(fā)問道:在今天網絡如此發(fā)達,人們都在談論個人博客、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公民報道者”的時代,傳統的報紙記者價值何在?當世界進入到“人人都可報道新聞”的網絡時代,新聞業(yè)傳統中引以為豪的基本原則和職業(yè)操守并沒有變。
本期人物我們關注的是崔天凱,這位新任駐日大使如何將個人風格融入中日外交當中,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本刊記者方試圖通過采訪來回答這個讀者關心的問題。
10月16日,在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推動新一輪對伊朗制裁的時刻,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德黑蘭。普京訪問德黑蘭,安撫伊朗的同時警告了西方。俄羅斯人在微妙的平衡關系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塞西莉亞,法國前總統夫人在最燦爛的一刻滑過薩科齊的天空,然后就將隱匿到自己的宇宙中去了。
具體內容請看天下欄目的相關報道。
附:《中國新聞周刊》總第345期目錄
時事新動 TOP EVENT
26 科學發(fā)展觀寫入中共黨章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28 從阿波羅到嫦娥
28 “嫦娥”的使命
32 人類重返月球
34 日本“月亮女神”的任務
36 不可規(guī)避的距離
社會 SOCIETY
40 “擠地”能否擠爆“地王”
44 當普利策獎面對網絡時代
46 “我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人物PEOPLE
50 崔天凱的機會與挑戰(zhàn)
天下WORLD
54 普京的德黑蘭賭牌
56 法國總統的好萊塢式離婚
58 歐洲:“無油化生活”
經濟ECONOMY
60 財產性收入將致富誰?
64 物業(yè)稅仍在路上
科技 Science & Technology
68 健康·徹底消除乙肝不是夢
70 環(huán)境·制造土壤
特稿 FEATURE
72 一個“地下”醫(yī)生的“地上”心路
文化體育 Culture & Sports
76 音樂·蝶已去,歌猶在
78 影評·《光榮的憤怒》:只有黑色,沒有幽默
79 文化評論·《太陽照常升起》:混沌懷舊
80 體育·下一站,車神還是偶像?
84 奧運·反興奮劑考驗北京奧運
專欄 COLUMN
92 應試教育引發(fā)深度危機
93 中國的“負責任大國”之路
收藏 COLLECTION
95 收藏的凡人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