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檔案
李曌 性別:女 年齡:39歲
簡介:北川縣農(nóng)業(yè)局農(nóng)經(jīng)站職員,原北川農(nóng)辦主任董玉飛之妻。
她在地震時失去兒子。半年后,丈夫董玉飛在農(nóng)辦主任職位上自殺,死時留有遺書說工作生活壓力大。董玉飛之死被媒體廣泛關(guān)注,也促使災區(qū)干部群體的狀況尤其是心理狀況得到更多重視。
失去兒子和丈夫的李曌,進入一段更加煎熬的時期。
地震了,陽光透進遮雨篷的縫隙,鏡子般,亮得晃眼。
眉角的傷口不斷流血,李曌努力往外爬。她覺得,穿過鏡面,日子還能繼續(xù)。
從廢墟里爬出來,一切都變了。
兒子董壯隨著樓梯一起墜下。日子碎了,如同鏡面龜裂。
她慶幸還有丈夫,兩個人還可以拼湊碎片。5個月后,她的丈夫,北川農(nóng)辦主任董玉飛,用一根繩子,了卻了自己的生命。
此后的半年,隨著縣城新址的確定,北川找到了歸宿。李曌的生活,她覺得依然還破碎。
4月19日,她新做的劉海遮住了眉角的疤,雙手反復搓著茶杯,“生活不結(jié)實!
她說,既然要歸零,怎么不一次碎個干凈。
說完把頭深埋。
李曌很漂亮,丈夫走后,有人給介紹對象。她一個也不見。她說丈夫是舵手,舵手沒了,她還不曉得該怎么辦。
不過,她說責任總要有人承擔,她要好好活著,過上安穩(wěn)日子。她說,這樣丈夫和兒子才會放心。
日子震碎了
兒子被埋在了集體墓地。丈夫活著,李曌覺得重拾生活還有希望
2008年的春天,李曌覺得自己迎來了最輕松的時刻。
兒子董壯考上了綿陽市的外國語學校,要住校了。交了1萬元學費后,李曌開始憧憬著結(jié)婚14年來最清閑的夏天。
她覺得,日子該安逸了。
地震時,她本以為兒子不會死。印象中被送往九洲體育館的路上,有人告訴她看見董壯了。出城時她還叮囑丈夫,早點找到兒子。
第二天,丈夫發(fā)短信說,兒子的尸體找到了。
她已記不清那兩天前后記憶的銜接。只記得那天中午,兒子在家吃完午飯上學去了,自己借上班前的時間,去逛服裝店。
后來,兒子被丈夫埋在了茅壩中學那塊集體墓地,她再也沒見到。
娃兒死得冤,她說。兒子當時在擦黑板,地震后不該往教室外跑,這樣,他就會和班里其他同學一樣幸存下來!八12歲,1米6的身高,本來坐在教室最后面!
救援結(jié)束后,她返回縣城?匆娮约业臉菦]有倒,但沒法再住了。
值錢的東西所剩無幾,130平方米的房子,空蕩破敗。
丈夫活著,她覺得,重拾生活還有希望。
拼湊碎片的時光
9月,一場泥石流沖走了老家僅存的物件。在李曌看來,也沖走了丈夫幾個月的成績
李曌說,董玉飛是她的驕傲。
相識以前,李曌在保險公司上班,董玉飛是農(nóng)業(yè)局種子站的站長。媒人牽線,一見鐘情。婚禮是按羌俗辦的,在董玉飛的鄉(xiāng)下老家,擺了三天宴席。
她說,從此,她的生活被丈夫引導著。
地震過后,李曌和農(nóng)業(yè)局的同事搬到了安昌租房。丈夫作為農(nóng)業(yè)局長,忙著災后重建,兩人在一起的時間更少了。
北川老城開放,董玉飛回家去,撿出了幾件東西帶回安昌。董玉飛沒拿值錢的首飾,卻把蜂蜜帶了出來給李曌,說,你喝習慣了,少不得。
她覺得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她跟丈夫商量著再要個孩子,三口人,看上去才像個家。
地震后董玉飛很忙,縣里準備調(diào)他去農(nóng)辦主持重建。她勸丈夫,你到那里會更忙,家里怎么辦?
董玉飛沒聽勸。
“我知道勸也沒用,”李曌說,她了解董玉飛,勸不住。
董玉飛調(diào)任后,她也開始嘗試拼命工作,轉(zhuǎn)移注意力。
丈夫不在身邊,李曌感到孤獨。她的父親母廣元說,女兒內(nèi)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見了陌生人都怕張嘴說話。
“不知道該找誰說!崩顣茁裨梗耧w整天忙得不見人,弟妹也在地震中沒有了,找不到能說心里話的人。
那段時間,每到周末,她都回擂鼓的板房區(qū)陪父母,或者讓父母到安昌。有個親人在身邊,她感覺踏實。
但是,董玉飛卻越來越讓她覺得不對勁。
每次通電話,說不了幾句他就忙著要掛斷,如果堅持要他不掛,他就要在另一端發(fā)脾氣。他以前不暴躁啊,她想。
有時晚上在一起,董玉飛的手機也響個不停,談完了工作,再沒力氣陪她說話。
母廣元說,女婿周末也難得休息,每天后半夜還要改文件。就算休息日的早晨,一個電話,他放下飯碗就沒人了。
李曌說,丈夫的工作像陀螺,忙得轉(zhuǎn)不停。
董玉飛也說累,她就勸他,實在不行就不干了,轉(zhuǎn)行經(jīng)商去。其實她知道,家里沒本錢,董玉飛也沒經(jīng)驗。
她害怕,怕丈夫倒下。
9月下旬,一場泥石流,把老家僅存的物件也沖走了。在李曌看來,也沖走了丈夫幾個月辛苦工作換來的成績。
董玉飛話更少了。
沒過幾天,李曌怕的事情發(fā)生了。
董玉飛也走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