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可開銬?鞋帶可自縊?在昆明警方已作出派出所內邢鯤自縊事件模擬實驗后,彌漫于網絡的跟帖評論,其基調仍然是——“不相信”。
貧困縣女檢察長開豪車,幾經反復,得出了類似周久耕事件的結果,女檢察長劉麗潔受處分并提出辭職,中間也經歷了一連串的“不相信”折騰。
湖南武岡副市長楊寬生非正常死亡,令輿論嘩然,其妻喊冤并出示遺書,以言之鑿鑿的“不相信”,正力圖進行更接近真相的追問。
中央連續(xù)打出抑制房價組合拳,繼調整營業(yè)稅征收比例、出臺國四條、提高開發(fā)商拿地門檻之后,目前又打出第四拳:將購第二套首付提至50%……但,仍有多半民眾還是不相信。某門戶網對“你認為國四條會否起到平抑房價的作用”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52.71%的人認為不會;39.9%的人認為不好預測,看執(zhí)行;僅有7.39%的人認為會。
此外,調查顯示:85%中國網民不信任互聯網;超過2/3網民不信任商業(yè)廣告;九成網民不相信教育公平……
不相信 是因為
“狼來了”喊多了
網友“華南虎” 如果浮躁曾被概括為世紀之交時的中國群體情緒征候,到了當下,估計作為時代性標簽的應該是“不相信”,這種不信任感正成為新的時代群體情緒,成為思維定勢。網上常見的一條跟帖是:“不明真相群眾深度圍觀中……”
網友“似謎非謎” 從“處女賣淫案”、“躲貓貓”、“鄧玉嬌”、“周久耕”、“欺實馬”、“聽證會”、“釣魚執(zhí)法”、“樓脆脆壓力差”、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系列礦難調查結論,一直到最近的“女檢察長豪車”、“紙幣開銬鞋帶自縊”……從“潛規(guī)則”的不斷公開操作,到“被××”成為一種流行句式,在信息不對稱、權力不對稱的語境下,公眾的精神迷惘靈魂分裂之痛苦自是難以言表。
網易財經專題 從2005年,國家就開始調控房價,然而,在地方政府和開發(fā)商的合謀下,這些政策都被化于無形。根本原因在于,為保增長,政府難下狠手,而調控高房價就等于是動了地方政府的奶酪。
網友“翻墻” 不相信統(tǒng)計局、不相信安監(jiān)局、不相信地方政府……當所有的不信任情緒轉化為行動,便會表現在:企業(yè)對投資沒信心,居民對消費沒信心,甚至在群體事件到來時,按捺不住……
不相信 是因為
調查結論自彈自唱
網友“封BT玩推特” 類似上海釣魚執(zhí)法那種“父親查兒子”式的“第一次調查”,得出的結論相當侮辱大眾智商。包括信訪處理,也常常是舉報信轉一圈,回到當地,甚至拿給被舉報人來處理,還有何公信可言?
網友“GFW” 女檢察長開豪車,最初新聞調查時,是這樣表述的——“記者也先后聯系了阿榮旗旗委書記曹小斌、政法委書記姜緒年。他們對此的回應也是‘不了解’。阿榮旗政法委書記姜緒年說,‘她好像不是開的大眾途銳吧,開的是什么車呢?我想想……’隨后電話斷掉,再沒有人接聽!边@種腔調令人抓狂!
網友“遜達菲” 云南“躲貓貓”、上!搬烎~執(zhí)法”、南京“徐寶寶事件”……大致都是,政府匆忙調查,拿出假結論,輿論壓力下,第三方調查介入,才漸現真相。希望以后,異地審案、第三方調查等方式能形成制度,讓利益相關者不那么輕易地影響公正。
走出信任的囚徒困境
需要權力下放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現在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主要危機之一,就是各群體之間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機,而這種危機是有可能深化和轉變成為深刻的社會危機的。不能對“信任危機”掉以輕心。不信任根源是“欺上瞞下”,消除不信任,需要把更多權力下放給社會。只有當社會成為權力產生和使用過程的內在部分的時候,政府才能建立起社會的真正相互信任,社會也才能找到信任政府的根本而牢靠的理由。
網友“池魚之殃” 這是一個官德倫理底線不斷退守的時代,這是一個民眾權利焦慮的時代,這是一個效率已彰而公平難顯的糾結轉型時代,這是一個渴望真相的時代……期待中國的未來,能將某些既得利益者肆無忌憚的“鼓搗貓膩”給予嚴厲打壓,而為“將一切貓膩顯影”的民眾努力給予更多的法律路徑支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