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地采訪,記者感受到大石山區(qū)村屯與外界反差之大,也可以深刻體會到這些大石山區(qū)中民眾的生活艱難,當然也可以理解這些老人強烈要求改變交通的愿望,哪怕他們的方式有些悲壯。
與此同時,在東蘭這個鄧小平、韋拔群曾戰(zhàn)斗過的革命老區(qū),記者也深感修路之艱難。據(jù)介紹,東蘭縣有3676個自然屯,65%處在大石山區(qū),而20戶以下的屯就有將近1700個,像弄懷屯這樣未通公路的就有900多個。而東蘭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每個村屯修建公路顯然力不從心。
當?shù)匾晃还賳T感嘆說,城市道路越來越寬,路燈越來越亮,城市居民卻不用集資修路,而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還需要集資修路。而且,因為種種原因,即便集資也修不成路。
臨別,來弄村屯實地采訪的許多記者都在議論,像這樣環(huán)境比較惡劣的村屯,居民是不是移民出去比修路更劃算。不過,當?shù)毓賳T說,之前也有過類似村屯進行移民,但是年輕人適應了新環(huán)境,而老人卻思鄉(xiāng)情切再次返鄉(xiāng)。確實,移民對安土重遷的中國人來講,未必是最好的辦法。
對弄懷的8戶人家來說,好消息就是,官方承諾,待旱情過后,盡快修通弄懷屯路。官方還希望,以此機會爭取上級支持,把屯級路修建列入下一步急需解決的項目。
接下來的問題是,錢從哪來?而且,不僅僅是一個東蘭的問題,在東蘭的周邊,鳳山、巴馬多個大石山區(qū)縣份存在同樣的問題。
夜色中,記者在返程的山路上向當?shù)匾晃还賳T詢問:“如何解決這些大石山區(qū)人民的要求?”這位位官員感嘆一聲說:“只有等國家更強大吧!”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