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香港《文匯報》發(fā)表邱震海撰寫的文章指出,中國今天面對的歐洲是一個理想色彩濃重,但卻與中國沒有本質戰(zhàn)略利益沖突的大陸;而中國面臨的美國,則是一個實用主義至上,但卻可能與中國存在實質性戰(zhàn)略沖突的國家。在這一研判的基礎上,中國如何與歐洲展開巧妙的戰(zhàn)略交互?如何既維護自身立場底線,同時又不失去戰(zhàn)略回旋的空間?這些都是十分考驗中國對歐和全球外交戰(zhàn)略的問題。
文章摘錄如下:
最近一段時間來已趨于平靜的中歐關系又開始出現動蕩:首先是由于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主席的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執(zhí)意會見達賴,中國方面取消了原定十二月初舉行的中歐領導人年度峰會;隨后,法國方面也單方面宣布取消中歐經濟峰會。其次,由于中國處決一名為臺灣充當間諜的中國籍人士,引發(fā)歐盟的抗議。
這兩個事件,其起源均為中歐雙方在意識形態(tài)和奇特價值觀方面的差異,但最后受到損害的則是中歐雙方的實際利益,其中首先是雙方的經濟利益,其次是雙方的長遠戰(zhàn)略利益。
就經濟利益而言,如果說過去中歐雙方還只是局限于雙邊貿易領域來談論其經濟利益,那么今天的這一利益已越來越多地延伸到雙方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共同或交叉利益。如果說,過去的美中歐三足鼎立局面主要是就政治和戰(zhàn)略格局而言,那么這一關系近年已經越來越多地延伸到經濟和金融領域;尤其是隨著此次國際金融風暴的蔓延,美中歐三足鼎立關系在維持全球金融和經濟形勢的穩(wěn)定方面的作用,已經顯得日益重要。十一月十五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金融峰會上,美中歐三方圍繞拯救世界金融和經濟形勢,以及改革現有國際金融體系而展開的微妙交互,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美中歐三足鼎立的格局,無論對歐洲還是中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這一戰(zhàn)略意義既體現于中歐雙方在這一戰(zhàn)略格局中的互相探索,也體現于雙方的互相依賴。從歐洲來說,美歐的意識形態(tài)和戰(zhàn)略利益基本上一致,但歐洲在包括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等一系列問題上,依然有著與美國不同的利益;恰恰在這方面,歐洲迫切需要來自另一個重要經濟體─中國的協(xié)助和協(xié)調。從中國來說,如果說美國由于其國家定位,而必將在本世紀與中國存在十分微妙的戰(zhàn)略競爭關系,那么中國在美中歐三足鼎立的戰(zhàn)略格局中,就必須嘗試爭取另外一個戰(zhàn)略伙伴,而非樹立一個新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而這個既可以被中國潛在爭取,也可以由于中國的戰(zhàn)略失誤被認為推開的另一方,無疑就是歐洲。
當然,由于歐美之間的同質性大大超過中歐之間,尤其是面臨中國崛起,歐美之間的協(xié)調大大增加,其各種針對中國的反應從表面上看,也有日趨相似之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十分容易造成戰(zhàn)略困惑,即由于歐美之間的同質性,抑或由于其對華反應的相似形成對歐美采取實質相同的戰(zhàn)略舉措。
另一方面,自從德法領導人近幾年換屆后,其對華政策出現了重大的逆轉。這其中有幾個原因:一是由于隨著中國崛起而發(fā)生的歐洲對華情緒的整體逆轉。二是由于老一代歐洲領導人登上政壇及其中國觀形成之時,正是冷戰(zhàn)時期以及中國與西方的戰(zhàn)略蜜月期,當時中國在西方眼中是“最好的共產主義國家”;但冷戰(zhàn)結束后這一態(tài)勢生成逆轉,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先后出現“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而這時恰好是新一代歐洲領導人登上政壇及其中國觀成型之時。最后當然也有默克爾和薩科齊等人的個人風格原因。
上述三個原因中,通過時間能夠改變或可以期待改變的,只有最后一個因素,亦即歐洲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因素,而前兩個因素則已深植于中西關系的深層結構之中。但中國崛起需要穩(wěn)定國際環(huán)境的戰(zhàn)略需求卻并未改變,相反與日俱增。當然,一如前幾年的中日關系,現階段中歐關系面臨的問題,其根源不在中國方面,而在歐洲某些領導人在一些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過于執(zhí)拗,甚至于十分情緒化。但對中國方面來說,需要準確研判的是:一、中歐關系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二、中歐關系持續(xù)受損,最終受損的到底是什么?三、如何在堅持自己立場底線的基礎上,維持一個基本平穩(wěn)、對中國具有戰(zhàn)略建設意義的中歐關系?
就中歐關系的本質而言,應該看到,今天的歐洲已經跨越了十八、十九世紀的大國戰(zhàn)略平衡時期;換言之,今天和未來的歐洲定位,已不再是追求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而是在地區(qū)集成的基礎上,以非一流的軍事和政治實力,換取歐洲地區(qū)永恒的和平、富裕、自由和民主。再進一步說,歐洲今天和未來的國家定位,與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遠不在一個層面之上,因此雙方也就缺乏生成本質沖突的基礎和前景。今天中歐之間的大部分沖突,其根源或來自于中國崛起對歐洲造成的心理沖擊(這些心理沖擊大部分和歐洲人的實際民生有關),或來自于歐洲與中國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上的分歧,這也成為如前所述近年歐洲對華情緒生成整體逆轉的原因。而恰恰這一點,與中美之間潛在沖突大都來源于戰(zhàn)略利益矛盾存在著本質的差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