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9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12月8日發(fā)表該報評論員文章指出,薩科齊會見達賴,法國之“得”可謂乏善可陳,而“失”卻極為觸目驚心。旅法華僑華人希望薩科齊在下一波困難的法中關系之中,以國計民生為重,以務實雙贏為訴求,與中國加強政治對話與平等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交流,發(fā)揮想象力與政治智慧,致力于修補受傷的雙邊關系,早日回到戴高樂將軍奠定的法中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軌道上來。
文章摘錄如下:
12月6日,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在波蘭“如期”會見了西藏流亡宗教領袖達賴喇嘛,也“如期”引起了中方的“強烈抗議”。從中國外交部“檄文”之語氣看,兩國關系將因此遭受重創(chuàng)。相信中國在“推遲中歐峰會”以外的“反擊”舉措,也會“如期”在近日曝光。
對薩科齊會見達賴的是與非、得與失的評論,近日持續(xù)在歐洲、法國政壇與媒體“發(fā)酵”。對法國在此事件中“得失”的盤點,對未來雙邊關系之影響之評估,是在此居住的旅法華僑華人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站在法國立場盤點事件所“得”,可謂乏善可陳。薩科齊總統(tǒng)通過幾經周折,最終會晤達賴,再次凸顯了與中法在主權、干涉內政、人權等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的分歧;向世人宣示了法國將續(xù)打“西藏牌”的決心;當然毋庸諱言,薩科齊此舉也贏得了國內大量的選民支持;此舉也部分地轉移了公眾聚焦法國經濟危機困境的視線。舍此,實在找不出,法國之“得”何在。
而在“失”的層面,卻極為觸目驚心。
首先,使特殊的法中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受到傷害。眾所周知,戴高樂將軍44年前率先承認新中國這一舉動,為今天的法中關系奠定了不同于他國的基石。這是在希拉克任內,兩國友好關系超越分歧得以達到高峰的重要原因。這一關系,曾因“圣火傳遞在巴黎受阻”而一度遇冷,又因薩科齊出席京奧開幕式、拒絕在8月見達賴而使“希望重燃”,最終因此次會見而面臨瓦解。
第二,戴高樂承認中國,并非認同當年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而是出于法國必須交好未來世界強國這一戰(zhàn)略考量。他關于中國數(shù)十年后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預測,言猶在耳,也可以說正在一步步變成現(xiàn)實。7日,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評價這一事件時,也想起了這句名言。并且補充說:法國恰恰是在中國開始強大之際,得罪了中國。憶戴高樂而觀薩科齊,拉法蘭這位曾經非典時毅然赴華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不覺倍感遺憾。也就是說,法國在一個最壞的時機,失去了一位近半個世紀的老友。其國家利益的流失不容低估。
第三,中國民意經過“圣火傳遞”之歷練,針對此次事件,表現(xiàn)出空前的一邊倒:也就是堅決反對薩科齊見達賴;大量網(wǎng)民發(fā)起抵制法國貨。不管西方如何解讀這一民意,如何在這一主流民意上加上“民族主義”的帽子,這卻是一個法國人必須接受的現(xiàn)實,法國因薩科齊見達賴而失去了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好感。在中國13億民眾中,法國總統(tǒng)成了“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以怨報德”的代名詞。能不讓人對法國在民意上的“因少失多”,殊深扼腕?!
最后,就是很多觀察家都指出的,法國將直接或間接丟失在華大筆經濟利益。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指出的那樣,薩科齊一方面提出所謂“西藏問題”,同時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經貿關系,是不現(xiàn)實的,屬于一廂情愿。既然薩科齊以“價值觀”為名,作出了“舍魚而取熊掌(相當于舍生取義之意)”的選擇,那么,“魚”的遠去就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了。曾幾何時,薩科齊在德國總理會晤達賴而致德中關系遇冷的當口,從中國拿回200億歐元的訂單,今天,如果這些訂單因同一原因而被中國拿回,就更沒有什么值得驚奇之處了。法國在華經濟利益的縮水,法國貨在中國市場上被抵制,將使衰退中的法國經濟,雪上加霜。這個“失”,也不可謂不慘重。
“生米已經做成熟飯”,法國之上述“得失”均已不可挽回。旅法華僑華人希望薩科齊總統(tǒng)在下一波困難的法中關系之中,以國計民生為重,以務實雙贏為訴求,與中國加強政治對話與平等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交流,發(fā)揮想象力與政治智慧,致力于修補受傷的雙邊關系,早日回到戴高樂將軍奠定的法中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軌道上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