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zhàn)敗時,因為饑餓、逃難、或父母雙亡,許多年幼的日本孩子被“遺棄”在中國。后來這些孩子被中國家庭收留,并撫養(yǎng)長大,這就是日本政府所謂的“殘留孤兒”。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的《朝日新聞》注意到了這一特殊群體,此后民間團體不斷向政府請愿,呼吁政府尋找并安置這些被棄同胞。1981年日本開始有組織地尋找“殘留孤兒”。據(jù)日本厚生省統(tǒng)計,截至1999年底,已有2285名“殘留孤兒”回日定居。
“孤兒”還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先的土地上,有些人的亡魂卻注定要在異國飄蕩。
日本有個古老的習慣:倘若將客死異鄉(xiāng)的人的遺體上的一片指甲或一縷頭發(fā)帶回家,那么就可以看作是逝者安眠于故鄉(xiāng)了。所以在蘇聯(lián)的勞改營里,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不許肢解日本人的尸體,不許秘密掩埋,以便日后把他們運送回國。
將日本戰(zhàn)俘的遺骸運回日本的工作,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下半葉就已開始。最先被運回的是身份明確的戰(zhàn)俘遺骸,而沒有確認身份的死者遺骸則埋葬于前蘇聯(lián)境內(nèi)。
1991年戈爾巴喬夫訪日期間將一份在蘇聯(lián)勞改營中死掉的日俘名單轉(zhuǎn)交日本政府,并同意日本在戰(zhàn)俘墓地開展掘尸檢驗工作。之后日本對大約8000名死者遺骸進行檢驗并運回日本。但確定當年日本戰(zhàn)俘墓地的位置是件極為困難的事。
當年埋葬死者時,工作過于馬虎,墓地上留下的識別標志太簡單,或者多年之后墓地的位置上建起了學校、商場以及其它建筑物,更多的墓難以找到。而有時即便找到了墓穴,結(jié)果也會令人失望。因為“幾乎每個日本戰(zhàn)俘都鑲有金牙”的傳聞,當?shù)氐仄α髅ピ缇蜌埲痰乇I走分割了尸體。這些日本戰(zhàn)俘是永遠都不能安眠于故鄉(xiāng)了。
(摘自《日本新華僑報》 作者:劉永峰)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