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少年北京行:留下夢想、友誼、奧運的記憶
中新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程子倬 袁秀月)中國的頂尖大學是怎樣的?祖(籍)國都有哪些民族?中國的乒乓球為什么這么厲害?
帶著這樣的問題,8月8日,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百余名華裔青少年在京踏上第二天研學正式行程,逛清華大學校園享青春中國、訪民族文化宮品多彩中國、在“鳥巢”“水立方”下觀奧運中國。
2023海外華裔青少年夏季研學營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指導,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中國華文教育網聯(lián)合承辦。
“游園清華”,種下夢想的種子
正值立秋,早晨的空氣中依然“熱度”不減。走進清華大學,學員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雀躍,拿出手機不停地按下快拍鍵,百年校園里徜徉著青春的歡聲笑語。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羅德胤一早做好了準備,他要在有限時間內將中國的建筑魅力展示給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學員們。
盡管年齡不一,在羅教授的講座上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更有學員積極與教授互動。來自阿根廷的黃家樂向教授提問,“具備什么能力才能學好建筑學?什么樣的人適合學建筑?”
“建筑要學的東西比較多,是一個涉及文化、理工、人文藝術三大領域的學科?!绷_教授以親身經歷舉例回答他,勉勵其要培養(yǎng)自身興趣和全面素養(yǎng)。
講座后,學員們開啟了“游園模式”,在二校門、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等清華著名景點“打卡”,體驗這座百年學府的深厚底蘊。
葡萄牙華裔張評逸一直在忙著拍攝校園里的建筑,他說,自己有一個正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姐姐,很想把今天的所見所聞都講給她聽。雖然年紀尚小,張評逸說,以后也希望自己考一個好大學。
從贊比亞來的沈葦杭在參訪后說,她很喜歡清華大學,這次就是來參觀自己未來的大學。
跨越距離,結下真摯的友誼
下午,學員們來到民族文化宮,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觀看各民族的珍貴文物和歷史古籍。
“我的家鄉(xiāng)在寧夏”、“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南”,來自巴基斯坦的華僑何佳伊、王迪婭是回族小朋友,不到10歲的她們盡管較少回國,還是能不加思索地說出自己的家鄉(xiāng)。
巴基斯坦的領隊呂珍霜,也是王迪婭的媽媽說,他們家是在中巴經濟走廊開始建設的時候就去了伊斯蘭堡,一直堅持讓孩子了解祖國。
作為回族人,呂珍霜對民族話題特別感興趣,她在展廳里發(fā)現了展出的伊斯蘭教著作《天方典禮》和《清真指南》。她稱,“中國每個民族提倡的都是真善美,每個民族應該團結和諧相處,這是我們的共同愿景?!?/p>
蒙古國的張雨玥、張雨琪姐妹在展覽中注意到了蒙文和蒙古族的樂器,不過她們最喜歡的是彝族的龍頭月琴,覺得很有民族特色。
作為華裔第四代,在短短幾天北京行中,張雨玥、張雨琪已和兩個中國的“小姐妹”宋德月、賈翹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白天,她們四人結伴探北京,晚上則聚在一起聊天吃夜宵。
這四朵“姐妹花”表示,行程結束后還會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她們相約以后在蒙古國吃烤羊。
“邂逅”奧運,世界冠軍驚喜現身
8月8日正值北京奧運會開幕15周年,學員們來到了奧林匹克公園,在夜晚亮燈的“鳥巢”、“水立方”的見證下,實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連接。
參與此次研學活動交流的張嘉源2009年出生,他只在電視上看到過當時的盛況。也許是當晚氣氛到位,從小在北京長大的他也在現場感受到了源自心底的震撼。
而乒乓球奧運冠軍李曉霞的驚喜現身更是將氣氛推至了極點。
“奪得奧運冠軍什么感受?你怎么面對輸?”“什么驅使你成為世界冠軍?”“怎樣才能把乒乓球打得越來越好?”“中國的乒乓球為什么這么厲害?”......
學員們簇擁著李曉霞,爭相向偶像發(fā)問,仿佛那個夏夜因奧運帶來的激情延綿至今。
面對天真熱情的“小粉絲”,這位見慣了國際大場面的冠軍也有點熱淚盈眶,她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能夠跟全世界這么多的青少年朋友在一起,感到非常開心。
“我希望能夠把咱們中國的文化,包括體育的文化,帶給這些華裔小朋友們。希望他們回去后,把我們中國的文化和體育精神也能帶給當地的朋友。希望他們多多參與體育鍛煉。”李曉霞說。(完)
- 專題:中華文明體驗之旅
華人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12:21:30
- 2024年12月15日 14:05:07
- 2024年12月07日 11:35:24
- 2024年12月05日 10:46:33
- 2024年12月04日 10:50:30
- 2024年12月02日 11:45:18
- 2024年12月02日 11:19:56
- 2024年11月30日 1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