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7年10月3日,歐洲長虹電器公司意外收到意大利那不勒斯法院送達的傳票,意大利K公司聲稱歐洲長虹交貨數量少于第一張訂單確定的數量、未交付后續(xù)訂單確定的貨物、已交付貨物存在質量問題,請求意大利法院確認歐洲長虹違約,宣告解除雙方間達成的買賣合同,并判令歐洲長虹向其賠償126.5萬歐元。
消息傳到綿陽,長虹法務部立即組織涉外法務人員迅速了解案情,弄清事情原委、分析本案的基礎證據,成功的阻止了意大利K公司的卑劣企圖,有效的維護歐洲長虹的合法權益和長虹品牌的國際聲譽。
中新網6月24日電 2009年5月的一天,位于長虹商貿四樓的法務部傳來了歡呼聲。歷時一年多的歐洲訴訟終于塵埃落定。
初來乍到,遭遇危機
歐洲長虹于2007年3月在捷克正式開業(yè)。當時意大利的K公司與歐洲長虹達成了供貨關系,約定第一批訂單貨款為443500歐元。之后又向長虹簽發(fā)了五份訂單,但是K公司在7月和8月分批提了四次后就悄無聲息了,問及緣由,給出的答案是不接受分批交貨。讓人不解的是,既然K公司在前四次分批提貨的時候并沒有異議,為何第一批訂單的貨物還沒有提完就開始對分批提貨滿腹牢騷,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按照商業(yè)慣例分批提貨是合情合理的,而且K公司之前的行為也已經默認了分批提貨。
第一批訂單K公司欠下長虹約20萬歐元的貨款。當歐洲長虹向保險公司投保時,保險公司發(fā)現K公司在其他供應商那里也是債臺高筑,質疑K公司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拒絕承保,歐洲長虹不得不決定中止生產K公司訂購的產品。此時K公司竟然要求降價。面對這種不合理要求,為減少損失,歐洲長虹把K公司未提的產品另行處理。而后K公司向意大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長虹賠償上百萬歐元。歐洲長虹一時陷入了困境。
運籌帷幄 反客為主
消息傳到綿陽時,長虹法務部立即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迅速了解案情。在充分掌握了案情之后,經過一番嚴密的分析和權衡,法務部感覺長虹勝訴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于是一場異域之戰(zhàn)開始了。
長虹的勝訴信心在于提出了一個異議——意大利法院沒有管轄權。理由是雙方采用的是“工廠交貨”,地點在捷克,而不是意大利,那么根據國際公約,意大利法院就不具有管轄權。如果長虹沒有事先提出,法院就會默認自己的管轄權,這樣長虹相當于把自己的權利拱手讓出,成為代罪的羔羊。而這個異議的提出扭轉了乾坤,掌控局勢的主動權偏向于長虹。
這一重大發(fā)現讓法務部在主導案情時跳出了中國模式。意大利法律跟中國法律有明顯區(qū)別,中國法律先審程序,對于沒有管轄權的訴訟直接駁回,而意大利則程序和實體同時審理,即對于管轄權問題和訴訟內容同時審理。于是,法務部和歐洲長虹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提出管轄權問題,另一方面準備好了反駁K公司的證據。
接下來,長虹變被動應戰(zhàn)為主動出擊——在捷克法院提起上訴。長虹選定了合適的歐洲律師,由法務部向他們提出規(guī)劃和建議,他們積極尋求當地的法律支撐,論證可行性,并向法院申請了提前開庭。這樣兩地律師跨越語言的障礙和法律的差異,一步步地推進訴訟的順利進行。長虹法務部回憶說,我們是遠程作戰(zhàn),沒有雙方的團結就沒有勝利,這是一場集體智慧的結晶。
沉著應對,謀事在人
2008年4月8日,捷克律師向捷克法院遞交起訴狀,要求K公司支付貨款204,129.05歐元和返工費208,824.00捷克元,以及相應利息和訴訟費用。
2008年5月9日,意大利法院第一次開庭,長虹明確提出管轄權異議,法院暫未就此作出裁決。
2008年8月25日,捷克法院一審開庭,K公司缺席,法院支持歐洲長虹的所有訴訟請求,判決K公司向歐洲長虹支付全部未交貨款及歐洲長虹另行處理K公司未提產品所產生的人工費和相應利息。
2009年4月9日,捷克高等法院開庭宣布一審程序合法,維持地區(qū)法院判決。5月,意大利法院作出判決,以缺乏管轄權為由駁回K公司的訴訟請求,并責令其承擔相關費用。至此,長虹的歐洲之戰(zhàn)全面告捷。
歐洲長虹的勝利給這場貿易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不僅為中國企業(yè)的海外訴訟提供了寶貴經驗,更向廣大發(fā)展中國家表明,歐洲的法律是民主、平等、健全、完善的,我們要敢于大膽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國際貿易中的合法權益。
長虹的勝訴讓我們看到遭遇糾紛積極應訴才是第一步,將為國人提供寶貴的經驗。貿易糾紛不可避免,它也是市場競爭中的一部分。相信糾紛并不是壞事,它能促進中國與歐洲企業(yè)的進一步了解與認識。長虹的據理力爭、積極應訴的行為,不僅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還提升了國際形象,這是長虹國際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勝利,也是中國企業(yè)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一次重大的轉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