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一整天,鄧飛過的每一秒都因為等待而變得漫長。今天是他兒子鄧森山尸檢結果出來的日子。下午4點半,他聲音低啞地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結果出來了,但我們還沒看見,很焦急。”
8月1日下午,16歲的鄧森山由父母帶至“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以下簡稱“訓練營”)報到,參加了“戒除網癮”訓練。10個多小時后,8月2日早晨,原本身體結實的他,變成了一具傷痕累累的尸體。
12日傍晚,廣西南寧市公安局江南區(qū)分局副局長王銘軍告訴記者,今天出來的只是病理檢驗結果,并非正式的尸檢報告。下一步法醫(yī)將按照程序,綜合其他情況,正式出一個鑒定結論,并盡快公布。
盡管涉案的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訓練營因未辦理合法手續(xù)被取締,但鄧飛的喪子之痛,無法緩解。
據了解,中國有1100多萬青少年網民面臨“網癮”問題,全國各地都有“治療網癮”的機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權威部門給出“網癮”的定義和治療方法,而一些孩子輕易地就被判定為“網癮”少年,被心急的家長花錢送去各種戒網機構“試試”,最終,一些孩子出事了。
孩子上網成癮與家庭密切相關
把鄧森山送進訓練營,孩子是不情愿的。“孩子不喜歡那里,我當時要是聽孩子的話就好了……”鄧森山死后,鄧飛說,這“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遺憾”。
在對網絡和“網癮”問題的認識上,家長的想法往往從一開始就和孩子不同。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網癮戒治中心(以下簡稱“臨沂網戒中心”)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近200名家長中,超過80%的家長不支持孩子上網;近半數的家長認為,網絡就是造成孩子“網癮”的原因。
“其實,孩子上網成癮與家庭內部狀況密切相關。”北京大學博士趙春梅說,大部分孩子在成為“網癮少年”之前,就存在一定的焦慮和痛苦,或者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孩子的情緒安全遭到破壞,才會上網去尋求某種解脫。
趙春梅在博士論文中通過對北京市西城區(qū)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考察家庭關系與孩子玩電子游戲之間的聯系。結果發(fā)現,父母沖突、親子關系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等對孩子玩游戲的影響非常明顯。父母沖突性質越嚴重,孩子的情緒安全越差,不僅容易游戲成癮,所玩游戲的暴力程度也越高。同時,孩子感知到的親子關系越差,也越容易游戲成癮。而且,家長懲罰得越嚴厲,孩子所玩游戲的暴力程度也越高。
趙春梅指出,家庭關系不好會讓孩子內心恐懼、焦慮;有時家長對孩子關注太多,讓孩子覺得時時受控制,也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時,網絡交流會讓孩子有歸屬感、溫暖感,孩子很容易沉溺進去。
然而,多數家長并不認為自身有問題。在臨沂網戒中心的調查中,只有29%的人覺得孩子患上網癮有家庭因素。關于“什么治療方法最有效”的多選題數據顯示,盡管大部分家長認同家庭教育和心理溝通,但43%的人也認為軍訓、行走等身體治療以及藥物治療有效。此外,也有29.17%的家長認為電擊治療最有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