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鄭州4月10日電 題:河南安陽八處國家級文物重點(diǎn)保護(hù)單位之六:靈泉寺石窟
靈泉寺及石窟群,在安陽市區(qū)西南25公里的寶山之麓,位于安陽縣善應(yīng)鎮(zhèn)南坪村南。這里山青泉碧,谷幽林深。
靈泉寺原名寶山寺,東魏高僧道憑法師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創(chuàng)建。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詔寺僧靈裕法師(道憑的弟子)到長安,封為國統(tǒng)僧官,管理全國寺院僧尼;又將寶山寺改為靈泉寺。此處為北方佛教圣地,規(guī)模宏大,稱“河朔第一古剎”。寺院東西兩山,大造石窟,山巖遍刻塔龕,是全國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稱“萬佛溝”,又名“小龍門”。
靈泉寺遺存的基址座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天王殿、玉皇閣、大佛殿、菩薩殿、千手千眼佛殿。僧房、寮舍連成一片。
寺西北現(xiàn)存一對單層方形石塔,由塔基、塔身、塔頂組成,型制較小,僅有2.5米高,雕飾樸素。二塔相距4米,乃道憑法師的燒身塔,上刻“寶山寺大論師道憑法師燒身塔”塔銘和“大齊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三月十七日”的題記。這是中國最早的石塔。
寺中有唐代九級方石塔一對,為密檐樓閣式,通高6米,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四角呈拋物線形,很是優(yōu)美。塔身鐫佛祖、弟子及護(hù)法神王,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塔座雕飾的樂伎,各持笛、笙、鼓、琵琶、箜篌等樂器,正在動情地演奏姿態(tài),由此可見盛唐燦爛文化之一斑,是研究古代音樂史的珍貴資料。
由寺院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寶山溝,即萬佛溝,現(xiàn)存石窟2座,塔(殿宇)龕245個,佛、僧雕像數(shù)百尊,高僧銘記百余篇。位于寺東的大留圣窟,由道憑法師鑿造?邇(nèi)鐫漢白玉石佛3尊,軀體雄渾高大,雕琢光潔柔美,可惜頭被竊去。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開鑿?唛T雕迦毗羅和那羅延神王,身軀魁偉,頂盔貫甲,手持劍叉法器,腳踏牛羊,威然挺立?咄獾膲Ρ谏媳殍彿瘕惣暗穹鹂探(jīng)。窟內(nèi)雕鐫釋迦、彌勒等佛像近百尊?唔敵蕦毾嗌徎ㄔ寰車h(huán)繞凌空飛舞的飛天,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無限情趣。以兩窟為中心,從東到西千米有余,淺龕造像密布山崖,刻于南北朝至北宋時期,歷時600余年。靈泉寺萬佛溝按年代編排,可看出塔式的沿革,可謂“寶山塔林”,堪稱全國最大的高浮雕塔林,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石刻藝術(shù)史、佛教史的珍貴文物。
靈泉寺石窟1996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四批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