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系電話:88387124)
由張藝謀導演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修改版日前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中央芭蕾舞團將帶這個修改版的“大紅燈籠”,赴法國參加中法文化年交流活動。
電影名導加盟、兩度創(chuàng)作后的“大紅燈籠”,也許給中國芭蕾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改良的芭蕾舞劇
8月8日,北京天橋劇場。
大幕開啟,在“老爺”的一個手勢下,“管家”點亮了舞臺上的幾排大紅燈籠。這里的紅燈籠沒有半點喜慶意味,隨著幕布的拉起,舞臺的背景變成了透著窗格子的深藍天幕,顯得冷漠而孤獨,在如歌如泣的音樂聲中,一幕悲劇上演了。
這是中央芭蕾舞團第二版《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序幕。從8月8日起,這部舞劇在天橋劇場連演3場。今年10月,中芭將帶著它遠赴法國,參加中法文化年的交流活動。
兩年前,中芭啟用張藝謀來導演芭蕾舞《大紅燈籠高高掛》。張導的加盟搶了眼球,也引來不少爭議。一些舞評家和觀眾都批評此劇“舞臺形式淹沒了芭蕾舞本身的魅力”,更像是一個“京劇、雜技、話劇、皮影等摻和在一起的大雜燴”。
如今,中芭再次把當年的主創(chuàng)人員集合在一起,修改這部舞劇。此次修改給予舞蹈創(chuàng)作更大的空間,“舞蹈改動過半,還增加了1/3新編的舞蹈”,中芭和張藝謀對第二版均表示“滿意”。那么觀眾對修改后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評價如何?作為中芭的一部對芭蕾舞進行改良嘗試的劇目,《大紅燈籠》的兩度創(chuàng)作又給中芭帶來什么樣的收獲?
“舞蹈偏弱仍是硬傷”
“人們對第一版的批評主要集中在舞蹈偏弱,所以我們在修改時在舞蹈上加強了力度,讓舞蹈的表現更加‘透’,”《大紅燈籠》的編舞、旅居德國13年的王新鵬說,如果說第一版更多地是按張藝謀的藝術思想去做的,那么第二版時張藝謀放手了很多,使其他主創(chuàng)人員更能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
第一版中爭議比較大的京劇舞和麻將舞在做了一些小調整后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打麻將嘍”的吆喝聲仍然出現在舞臺上。芭蕾舞劇里出現的“音樂之外的聲音”,在第一版演出時就被批評為“啞巴開口說話”;當它再次出現在第二版時,還是引來了一些觀眾的訕笑。這一吆喝,給人的感覺像是從芭蕾殿堂到了街頭茶館。
而在第一版演出時就獲得首肯的音樂和舞美,此次沒作太大修改。舞美上依然采用了大量很中國的元素;在音樂上,旅居法國的音樂家陳其鋼把他兩年前寫過但沒被采用的一段20分鐘的音樂重現舞臺。
“舞美給5分、音樂5分、舞蹈4分……”一名芭蕾愛好者看完首演后,在中央芭蕾舞團的論壇上為這出舞劇評分。在他看來,即便是“動過手術”,舞蹈還是被淹沒在舞美和音樂的光環(huán)之中。
《舞蹈信息報》的副主編沈敏華,在大量肯定了這部舞劇后,也委婉地指出了其舞蹈上仍然存在的不足!半m然增加了一些舞段,也有一些好的造型,但很有章法的編排不夠”,沈敏華說,優(yōu)秀的舞劇總會有一段舞令人過目不忘,比如說20年前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來中國演出《奧涅金》,最后那段雙人舞至今都讓人銘記,成為人們欣賞和學習的經典之作。
古典開始淡出芭蕾需要觀眾
關于中芭將“大紅燈籠”搬上芭蕾舞臺,及前后兩版對傳統(tǒng)芭蕾進行改良的嘗試,一直是圈內外人士和媒體議論的焦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評家歐建平的態(tài)度是兩個字:寬容。他說,雖然稱不上杰作,但這部舞劇最大的意義在于,讓老百姓關注芭蕾。中國芭蕾發(fā)展到現在,還沒一個劇目像它一樣,如此熱鬧地進入過老百姓的視野。
他直言,“很多人批評中芭啟用不懂芭蕾的張藝謀做導演。其實,和國外相比,中芭做的這個小嘗試是小巫見大巫。中國觀眾現在似乎只認同古典芭蕾,而實際上,古典芭蕾在世界上已不再是主流!
歐建平認為,中國觀眾的誤區(qū)和中國芭蕾演出市場的局限性有關。“因為古典的有市場,演出公司根本就不怎么引進現當代芭蕾,中國觀眾怎么可能知道并選擇呢?”不過他覺得現在不能操之過急,等中國觀眾口袋里錢再多些,等他們把古典芭蕾都看夠了,自然會有新的需求。歐建平說,“你也可以只喜歡古典的,這是欣賞口味的問題;但你不能否認古典芭蕾已經不屬于這個時代了。”
十幾年前,一些優(yōu)秀的芭蕾舞團會拿著合同在芭蕾賽場外等著搶演員,那些得了金獎的,甚至于只要進入了決賽的中國演員,都會被挖走。但今非昔比,那些得了金獎的中國演員已經沒團挖他們了,因為他們跳來跳去還是那幾段古典芭蕾,而現在國外的劇團,很少演這樣的劇目了。
中國芭蕾舞:在全球的尷尬困境
中國芭蕾在世界上還沒有地位,中芭團長趙汝蘅也承認這是事實。
而據歐建平介紹,《國際舞蹈百科全書》和《英國芭蕾舞辭典》里原先根本就沒有中國的影子。最近重新修訂時,經過爭取,才把中芭和《紅色娘子軍》添加進去?梢,中國芭蕾還很難入流。
當然這里還有一個客觀原因:中國芭蕾只有50年歷史,而西方芭蕾已經走過了幾百年。法國很多小城鎮(zhèn)都有芭蕾舞學校,小學生們經常放了學就去練跳舞;而在中國,業(yè)余學芭蕾還只是大城市的新潮流。
“中芭已經在走專業(yè)化的路了,但和世界相比,它的差距還很大”,在德國呆了13年,和很多歐洲芭蕾舞團有過合作的編舞王新鵬說,“像巴黎歌劇院,光芭蕾舞明星就有幾十個。而我們只有一些得金獎的演員,還屬于‘參加比賽的學生階段’,遠沒到‘明星等級’!
中國的芭蕾舞團目前還不足以對一流明星形成吸引力,對于芭蕾舞明星們來說,能去巴黎歌劇院、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等頂級舞團,才是一種榮耀。
在舞蹈技術上,王新鵬認為中國演員一點都不弱,差距在于“舞蹈表現力”。中國的演員缺乏生活基礎,而且在文化情感上和西方人也不一樣。西方人臉部表情很豐富,怒喜哀樂,稍微一做就出來了。但中國演員卻習慣把情感壓在心里,必須下很大氣力,才能把它表現在臉上。
中芭已經在突破
“去看的舞蹈界人士不多,票價太貴了!鄙蛎羧A說。這次“大紅燈籠”公演,雖然最低票價100元,但很快就被售空;而剩下的一些高價票讓工薪階層望而生畏。
而在法國,法國巴黎歌劇院作為頂級中的頂級劇院,最好的劇目、最好的位置,票價才40歐元,相當于一個中等收入的法國人半天的工資!霸趪庖涣鞔髨F中,沒有一個是靠票房養(yǎng)活的。票房收入最多占1/3;剩下的2/3,歐洲主要靠政府資助,美國主要靠各級基金會出資!
法國的藝術團體最“養(yǎng)尊處優(yōu)”。巴黎歌劇院老劇院,每年小修,法國政府給予的經費是2000萬法郎,每5年大修是1億法郎。相比之下,中國藝術團體得到的撥款少得可憐。
要成為一流的芭蕾舞團,國際上有一套標準:首先要有最優(yōu)秀的教育家;其次要有大腕級的編導和一流的明星;然后要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訓練體系,排演出有自己特色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劇目。“中芭已經在突破了,而且突破了很多”,歐建平說,“但中國的芭蕾舞團,離這些標準還很遙遠!-
世界一流芭蕾舞團
古典風格: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俄羅斯基諾夫芭蕾舞團、莫斯科歌劇院芭蕾舞團、紐約市芭蕾舞團、美國芭蕾舞劇院、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現代風格:貝雅洛桑芭蕾舞團(原在比利時,名為“二十世紀芭蕾舞團”,后來遷到瑞士)、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
當代風格:荷蘭舞蹈劇院、德國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德國漢堡芭蕾舞團、西班牙國家舞蹈團
(資料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歐建平提供)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言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