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21日電 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2004年初,近萬份記載新中國建國伊始外交活動的珍貴檔案向社會開放。
外交部檔案館館長廉正保說:“這些檔案是外交部于1949年至1955年間形成的,主要反映建國初期新中國對外關(guān)系建立和發(fā)展的過程,其中許多以前是絕密的,具有極強的研究價值!
消息一公布,外交部開放檔案借閱處就電話不斷。“第一位來查詢、調(diào)閱檔案的是社科院的一位研究人員,他對中蘇關(guān)系很有研究,”外交部檔案館鑒定開放處處長張素林說。
媒體記者更是顯示了濃厚的興趣。張素林說,除北京當(dāng)?shù)孛襟w外,借閱處已經(jīng)接待了包括朝日新聞、共同社、朝鮮日報等日本和韓國媒體的數(shù)十位記者!八麄兊呐d趣集中在與朝鮮有關(guān)的檔案上,”她說。
“與過去相比,現(xiàn)在中國比較開放了,許多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信息對外國記者來說已不再是秘密,”在華工作近10年的美國合眾國際社北京分社社長愛德聽到這個消息后說。
首批開放的檔案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許多都是手寫稿,還有一些是油墨印制而成,由于年代久遠而顯得有些模糊。外交部檔案館將原始檔案掃描入電腦,借閱者可以通過電腦看到與原件一模一樣的文件。
在借閱處的查詢電腦上,張素林熟練地鍵入“周恩來”兩字,電腦立即顯示出上百條檢索目錄。“當(dāng)時周恩來總理兼任外交部長,所以這個時期的外交檔案中保存了許多有周總理的親筆批示的文件,還有一些總理親手起草的電報和講稿,”她說。
事實上,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均已向社會開放一定期限之前的外交檔案。中國檔案法及相關(guān)法規(guī)規(guī)定,新中國建國以來形成的檔案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對外開放。廉正保說,早在1999年下半年,外交部就著手開始檔案鑒定開放工作,目前外交部正在就1956年至1960年間的外交檔案進行鑒定,第二批檔案預(yù)計將于明年向社會開放。
曾在中國駐美國使館工作10年、擔(dān)任過納米比亞大使的廉正!跋M饨辉诠娧劾锊辉偕衩啬獪y”!伴_放外交檔案是中國外交平民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公眾能通過這些檔案了解中國外交的具體實踐,了解中國推進和平與發(fā)展的努力,了解中國外交的方針和政策,”他說。
而從事了近20年檔案工作的張素林則對公眾的熱情感到“十分欣慰”。她說:“檔案是國家的財富,客觀地再現(xiàn)了歷史,人為地將其封閉起來太可惜。對社會開放部分外交檔案不僅是我們轉(zhuǎn)變工作觀念、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的體現(xiàn),也能使這些財富充分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常愛玲、李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