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日至6日,韓國電影展在北京舉行。韓國著名演員李恩宙、張瑞姬、張伸瑛及著名導演金基德、姜帝圭、金容華等將亮相,中國的一些著名電影人也將出席。今年,韓國本土電影在國內占有率創(chuàng)歷史新高??82%,似乎迎來一個全盛期。但就在這一全盛期,韓國電影的危機已經顯現,這一危機有可能在這次中韓交流期間被兩國電影人集體忽略。
韓片為何受寵
連韓國的影評人都承認,韓片的一大弊病是模仿。一些韓國電影人從日本、中國香港、美國等地類型片中模仿拍了恐怖《鬼鈴》、青少年性喜劇《夢精記》、黑幫題材的《榮耀》、動作片《飛天舞》以及帶有女權色彩的《我的老婆是大佬》等影片,甚至連震驚世界影壇的《生死諜變》,也是一部有著濃烈好萊塢味道的影片。而《頭師傅一體》和《大佬斗和尚》更是模仿香港的黑社會片,只是比香港的黑社會火候差了很多。
有人認為模仿的廣泛程度顯示出韓國電影人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但問題是:如果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用得著挖空心思模仿嗎?韓國電影在整體上缺少對本民族特立精神氣質的挖掘與表現,這無疑將成為長遠發(fā)展的致命傷。
另外,走出國門并受關注的韓片,很多都帶有“情色”,并借此頻獲大獎。突出的例子是影片《丑聞》,影片設計了兩個極端對撞,這是該片最耐人尋味之處。問題是,超長時間的裸露鏡頭真的有必要嗎?
韓國電影以煽情為主要攻略。女主角為什么總患不治之癥?總有那么多那么及時的變故?當觀眾發(fā)現,善良的眼淚被商業(yè)運作一次次粗暴騙取,煽情的路還能走多遠?
批評是更大的尊重
說實話,西方電影界對韓片并不十分關注。像美國人沃爾特?里德這樣專門研究韓國電影的西方人很少,而即使是他,也對韓國電影的危機看得很清。他在仔細考察一系列制作精良的韓國電影后,終于得出一個“金科玉律”:依靠戲劇化夸張的感情起伏追溯歷史。
里德舉了幾個例子。憑借《綠洲》奪走2002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的李昌東,他導演的《薄荷糖》就是這樣:一個茫然無措的男人在老同學面前自殺了。隨后,鏡頭帶你穿越時空,回到他“鐵石心腸的英雄一生”,而韓國社會20年的劇變和痛苦一一呈現。沒有任何《薄荷糖》帶來的清涼感覺,只有回憶的黑洞、往事的負擔,讓人窒息。太多的韓國電影都以不驚人誓不休的場景開頭,隨后倒敘的沉重撲面而來。
同樣無法衡量價值的,還有洪善許1998年拍攝的《江原道的力量》。影片的描述以及情感的傳達是如此詭異,甚至有些鬼魅之氣,以至于不看到電影的三分之二,你都無法想像到,這竟是在記錄大學生和已婚老師之間殘留的浪漫愛情。
必須承認,韓國電影“中國行”是對以往韓國電影成績的尊重,但同時,我們看到它的潛在危機,則是對它更大的尊重,也是對中國電影發(fā)展道路的尊重。
來源:生活日報 作者:金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