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9日電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司長黃建發(fā)和國家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境內出現了一些異常現象,屬地震中的同震現象,但發(fā)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兩位專家稱,一般來說,震級較大的地震會出現明顯的同震現象。地震在地殼中形成面波,由于震級很大,這些面波傳到中國后,雖然距離在2000公里以上,但是還會有一些影響,比如會出現一些無風起浪、井水振蕩的現象。這是自然的物理現象。
專家還說,中國與印度洋沿岸的地理特點不同,受海嘯威脅的可能性也很不相同。中國海岸線綿長曲折,海區(qū)海水一般較淺,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黃海平均深度44米,一般不產生地震海嘯,大洋海嘯對其沿岸也無影響。東海平均深度340米,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具備海嘯發(fā)生的深度條件。但是中國海區(qū)大部是淺水大陸架地帶,該帶平緩寬闊,外圍又有成串的島嶼、暗礁環(huán)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嘯波的傳播。而且,中國海區(qū)一般沒有現今活動的板塊俯沖帶和海溝構造,近代垂直差異運動表現不強烈。已發(fā)生的地震震源斷層多為走滑型,所以大多數地區(qū)發(fā)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臺灣島附近海域,兩個海區(qū)海水相對較深,海底摩擦力較小,是產生地震海嘯的危險地段,發(fā)生在菲律賓海、琉球海溝的地震海嘯可能傳播過來,其沿岸是大洋地震海嘯影響的可能地區(qū)。(趙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