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
在三年前,炮轟金雞百花獎還是一件足以引人注目的大膽舉動,而三年后的今天,連炮轟也成了令人厭倦的無趣話題。
本刊記者/戴婧婷
時值中國電影百年,又是電影獎項評選改革后的第一屆,2005年的金雞獎似乎有足夠的理由引起關注。遺憾的是,早在禽流感來襲之前,這只金雞就已經病入膏肓,而幾個僅止于皮毛的小手術看上去并沒有讓它煥發(fā)生機。如果金雞獎淪落為一個娛樂圈的笑話、一面集中反映電影業(yè)弊病的鏡子,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變形為一場熱鬧全在電影外的秀、一個供媒體炮轟的靶子,它們的存在價值真的要令人擔憂了。
今年3月,《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出臺,多年來在噓聲中舉步維艱的金雞百花獎陷入了更尷尬的境遇。根據(jù)新規(guī)定,金雞百花獎每兩年評選一次,金雞、百花只能“分家”,交替舉行。于是,中國兩大資格最老的電影獎,或許也是一直力圖成為最高權威的電影獎終于在世界影壇造就出了一大中國特色:其它各國和地區(qū)最高榮譽的電影獎,還從未有過兩年一評的先例。這兩大分別號稱最體現(xiàn)藝術評判與大眾選擇的獎項,如今的位置其實已經岌岌可危。
主辦方電影家協(xié)會顯然也有所覺悟,提出金雞獎三大改革措施:參選作品由各地影協(xié)審核后選送、吸納港臺合拍片參評、評委會不得自行決定頒出“雙黃蛋”(并列獲獎),大有重振旗鼓之勢。只是終究回天乏力,難以挽回電影節(jié)急劇下滑的人氣:這大概是近幾年來星光最黯淡、組織最混亂的一屆,從頭到尾怨聲載道,閉幕頒獎還自打耳光地給娛記們留下了一個最好的炮轟理由:最佳故事片獎竟然又頒出了“雙黃蛋”。
雙黃蛋不是問題,戛納讓《霸王別姬》和《鋼琴課》共享金棕櫚仍然是個令人信服的結果。只是,金雞獎早已失去了公信力 曖昧的參評標準,總有一堆既沒進過院線又沒去過國際影展的影片出現(xiàn)在入圍名單上;模糊的評選機制,總需要用“雙黃蛋”來平衡各方面的勢力。在各種莫名其妙的潛規(guī)則作用下,最終誕生的獲獎名單往往不僅讓觀眾費解、甚至也讓業(yè)內人士不屑。于是,自稱代表專業(yè)水準的金雞獎今年遭遇明星大腕的空前冷淡,竟然要趕搭“超女”的順風車才勉強湊多幾條新聞。
在中國影壇,沒有哪種現(xiàn)象比電影評獎更能暴露電影業(yè)在繁榮背后的種種痼疾。入圍名單的陌生,折射出一年生產的200余部影片僅有十分之一能夠正式上映的無奈現(xiàn)實;獲獎名單的可笑,無非是左右電影發(fā)展的多股或明或暗的勢力相互制衡的產物;從不公開的評選程序和投票結果,只不過是中國電影業(yè)諸多陳舊潛規(guī)則的冰山一角。
奧斯卡為何能成為好萊塢一年一度的盛事?因為它可以左右電影業(yè)走勢,一個小金人可以帶來數(shù)百萬、上千萬的票房。戛納又為何能確立它在世界各國影人心中的圣殿位置?因為它的獲獎作品可以載入影史。電影產業(yè),或電影藝術,一項電影獎至少要在其中一方面發(fā)揮影響。反觀金雞獎,甚至讓人想不起去年的獲獎片是哪部,評選結果短期內無法影響影片票房,長期內難以成為影史經典,它離電影工業(yè)和電影藝術都很遠,所以張藝謀、陳凱歌費盡心思去“沖奧”,對金雞獎卻是意興闌珊。
作為主體活動的評獎頒獎變得如此索然寡味,整個電影節(jié)的重心也就傾向了電影之外。世界小姐花車巡游、直升飛機表演等等竟然也被炒作為亮點,十幾場電影放映卻門庭冷落,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幾乎蛻變?yōu)槿齺喌穆糜瓮茝V會。原本中國電影百年紀念值得大書特書一筆,最后也只有幾個象征性活動草草收場,隆重程度甚至遠遠不及威尼斯電影節(jié)對中國電影百年的致敬。如果三亞市領導“將金雞永遠留在三亞”的心愿成真,似乎可以預見電影節(jié)將成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犧牲品和一項十足的面子工程。
長期以來,電影業(yè)不景氣、不具備產業(yè)規(guī)模是在討論金雞百花電影獎/電影節(jié)問題上最常被提出來的理由。中國電影人的圓滑就在于,他們在談及關于中國電影的任何現(xiàn)象時,最終都會理直氣壯地大而化之為行業(yè)的整體問題,而對自身的責任則鮮有提及。事實上,在電影獎、電影節(jié)這個問題上,這只是一個自我安慰的借口?纯春{對岸恰好與金雞獎同時期舉行的金馬獎,臺灣電影崩潰多年,金馬獎為何還能年年辦、請來李安等重量級嘉賓、開設匯集名導名作的國際影展、乃至將最終的投票結果坦坦蕩蕩地公之于眾?金馬獎雖然同樣面臨四面楚歌的蕭條境遇,但“瘦死的金馬比雞大”仍是不爭的事實。電影獎的核心所在是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基礎是對電影本身的尊重。所以奧斯卡盡可以把明星的華服美飾炒作得活色生香,戛納電影節(jié)也可以讓海濱小城推廣至世界聞名,這份基本的尊重卻是從來都不曾缺少的,電影才是它們的生命力。
如果非要說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還有什么存在意義,恐怕就是它給影壇各路人馬提供了一個肆無忌憚展開抨擊的好機會,演變成了中國電影怪現(xiàn)狀之大曝光。炮轟已經是金雞百花的一大特色,一個保留節(jié)目。今年更是四面“炮聲”,熱鬧非凡:媒體炮轟主辦方、嘉賓炮轟組委會、導演炮轟中影公司、老前輩炮轟新生代、專家炮轟電影業(yè)……只不過,在三年前,炮轟金雞百花獎還是一件足以引人側目的大膽舉動,而三年后的今天,連炮轟也成了令人厭倦的無趣話題。當炮轟的內容都年年一樣,再也找不出新的詞語去罵它時,金雞獎、電影節(jié)的存在理由還剩什么?(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