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是三味魯迅。
距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已經70周年了。
魯迅是一個生活在急劇轉型時期的中國文人。他對蛻變中國的憂患,對鄉(xiāng)土中國的懷戀,對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顛覆,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對革命事件的檢討,對自我價值的反省——這一切,都與當時中國的許多知識分子精神氣質相一致。
魯迅對社會的影響,最大的時候不在他在世時。魯迅之后的70年中,被當作旗幟樹立著的魯迅,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人的精神氣質以及表達習慣。
魯迅與同時代的胡適,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兩種不同的立場和氣質。他們的不同選擇,對中國形成了不同路徑的影響。正如魯迅研究者孫郁所說,胡適的選擇是常態(tài)人生的記錄,魯迅則是非常態(tài)的。在魯迅消失了的地方,胡適便凸現(xiàn)出他的意義。要梳理中國“被現(xiàn)代化”的歷程中最富魅力的因子,魯迅與胡適的互補性是重要的;蛟S,國民精神重塑的新途,他們是真正的奠基人。
時隔70年,這個被不斷解讀不斷誤讀并不斷引起爭議的名字及其作品,還有誰在讀?人們是怎么評價他的呢?請看本期封面故事《三味魯迅》。
在中國,發(fā)自上海的一場歷史教科書的改革風波,一時被中外媒體炒作成了“政治事件”。實際上,這場教材改革始于八年前,是歷史學界的學術成果緩慢地進入大眾視野的結果。
在湖南省,縣鄉(xiāng)干部直升省直部門,打破了官員升遷的層級隔閡,使基層官員有了更平等的上升空間。
在重慶,重慶市彭水縣教育局科員秦中飛遭受的當代“文字獄”,即使最終得脫牢獄之災,仍足以使網絡時代的每個人都怵怵于心。
以上是社會欄目的報道內容。
在經濟方面,我們關注了企業(yè)所得稅改革——“兩稅合一”繼續(xù)擱淺,將累及增值稅改革,并進而影響整個稅制改革的進程。
本期天下,我們關注的是匈牙利和俄羅斯。
在匈牙利發(fā)生的反政府示威,可以看作是東歐地區(qū)對16年來的政治經濟大變革感到疲倦的又一例子。如果今后東歐經濟發(fā)展水平難有較大提高,那么民怨仍有可能再度引發(fā)社會動蕩,這是匈牙利變革的代價。
作為剛柔并存、極度敏感并具有強烈反省意識的民族,當今的俄羅斯人既對威權統(tǒng)治的橫刀立馬、大國強盛心存感念和眷戀,同時又對社會滯后于西方的狀況深表不滿和憂慮。
人類承受孤獨的極限有多大?意大利人莫里茲奧·蒙塔爾比尼計劃獨自在地下80米深的洞穴中生活1000天。從地下到天上,體驗孤獨的心理學實驗,對于特殊環(huán)境下——航天、航海、潛水等——的工作人員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本期科學欄目的報道內容。
本期專題是關于精英教育的話題。
高爾夫打入高校,中國社會再次引發(fā)“大學究竟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的爭論,這些爭論顯得敏感而慌張。于是,什么是精英,什么是大學——許多基本的價值判斷,竟讓人疑慮叢生。
附:《中國新聞周刊》總第299期目錄
時事新動 TOP EVENT
20 中非論壇:新時代的“萬隆精神”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22 三味魯迅
23 70年后的民間留存
26 要魯迅也要胡適
30 朱大可:“我就是魯迅的孩子,
但社會僅有仇恨是遠遠不夠的”
30 趙曉:“他對我有一種精神吸引” 32 張廣天:“魯迅其實跟我沒關系”
34 梁文道:“我還是喜歡胡適寫文章
和做事的風格”
36 周濂:如果要尋找思想我不會想起魯迅
逝者 memory
37 霍英東:紅色資本家謝幕
社會 SOCIETY
40 歷史教科書:醞釀八年的進步
44 湖南鄉(xiāng)官的“直升”試驗
46 秦中飛:信息時代的“誹謗者”
經濟 ECONOMY
50 兩稅合一:何時等來戈多?
天下 WORLD
54 匈牙利:變革的代價
58 “沙皇情結”與俄羅斯復興夢
61 中日關系的戰(zhàn)略選擇
科學 SCIENCE
62 孤獨的極限
軍事 MILITARY
64 韓國的導彈實力
專題 Features
66 偽精英教育
66 高爾夫與精英:虛假的等號
68 被大眾解構的精英教育
69 精英教育的變遷
71 不培養(yǎng)精英,要大學干什么
出版 Publication
72 中國漫畫的國際化機會
74 中國圖書的“西行路線”
戲劇 Drama
76 歌劇《茶花女》,高雅的通俗
影評 FILM CRITIQUE
79 “對歷史說實話,就是對現(xiàn)在說實話”
體育 Sports
80 姚明&火箭的新賽季猜想
專欄 COLUMN
88 從哈佛教改方案看大學宗旨
89 從“徐工案”看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