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里,他以一個農(nóng)民的執(zhí)著與狂熱,收藏了數(shù)十架飛機及50余萬件航空器件;他用兩種戰(zhàn)斗機的名字給孩子起名;他辦起我國第一家民間航空博物館,成為當?shù)貒澜逃亍?1月30日,58歲的鹽山縣孟店鄉(xiāng)張仁莊村村民張長生在他設在縣城的博物館里,指著滿滿一屋子航空器件對記者說:“這些只是我藏品的九牛一毛!
農(nóng)家孩子迷上了飛機
對于一個農(nóng)家孩子來說,飛機無疑充滿了神秘色彩,正是這種神秘讓張長生迷上了飛機。除了疊飛機、用泥捏飛機,他還自己制作簡單的“飛行器”。那片無垠的天空迷住了他。
初中還沒畢業(yè),張長生就外出打工。也許是巧合吧,他的工作恰恰跟飛機有關:拆解退役的軍用飛機。能夠一下子看到這么多原先在夢里都沒見過的飛機,而且還能親手去摸,去體驗,去研究。這樣的工作對張長生來說,充滿了快樂。
也就是在那時起,文化程度不高的張長生開始捧起了書本,如饑似渴地學習起航空知識來。到現(xiàn)在,他不僅對各種飛機的型號、性能如數(shù)家珍,更由“發(fā)燒友”向“專業(yè)級”進發(fā),甚至還有院校邀請他參與相關研究。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會,張長生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航空收藏之路。這個用兩種戰(zhàn)斗機的名字來給后輩起小名、給自己的孫子孫女名字中都帶上一個“航”字的“飛機迷”,以一個農(nóng)民的執(zhí)著與狂熱創(chuàng)造了奇跡。
曾經(jīng)收藏過數(shù)十架飛機
車進鹽山,一家醫(yī)院門前呈飛騰狀的飛機格外引人注目。同樣,在鹽山縣一家公司院內(nèi),一架“飛躍騰空”的飛機同樣讓人眼前一亮,“這是米格-17”,張長生看著這架飛機就像看著自己的一個老朋友,“告訴你,它可參加過戰(zhàn)斗!”
這些只是張長生收藏過的部分飛機。在張長生一位朋友的企業(yè)院子里,一架“強五”靜靜地躺在那里,它的旁邊站著的是一個運輸機的機頭,里面的儀表還都好好地安在那里。
張長生說,這些年來他收藏過數(shù)十架飛機。除了現(xiàn)在在鹽山縣看到的這幾架,其余的有些他賣掉了,有些借了出去,更多的是捐了出去:捐給抗戰(zhàn)紀念館,捐給民航博物館,捐給普通學校和航空學!
張長生至今記得自己收藏的第一架飛機是從體育航空學校退役的教練機!澳菚r候鹽山縣還沒程控電話呢”,張長生瞇起眼睛:“好多人來看哪!鹽山、孟村,連山東那邊的都過來看……”。
如今,張長生捐贈的飛機分布在北京、山東、西安、大連、廣州、南京等多個地方,張長生說,如果這些飛機能夠為國防教育事業(yè)出一點力,那他的這份付出也就值了。
建起國內(nèi)首家民間航空博物館
在鹽山縣千童博物館里,有一間單獨為張長生而列的民間航空博物館。里面收藏的是張長生這些年來費盡心力收藏的50余萬件航空器件中的一部分。從機輪到螺旋槳,從儀表到陀螺,從救生裝備到航空相機……小小博物館濃縮了張長生這些年來的心血。
對于這個國內(nèi)首家民間航空博物館,張長生的定位很簡單,那就是讓孩子們有一個接觸航空、了解航空的載體,“迷飛機總比迷網(wǎng)吧強”。
而當走進張長生尚在農(nóng)村的家時,一進院子你會驚呼一聲:從屋檐下到院子里,一個個木箱壘得老高,那里面可全是航空器件!只見雨布蓋著箱子,一個農(nóng)用鐵鏵旁邊就是飛機座艙蓋……而當你走進他的屋子時,肯定又是一聲驚呼:航空時鐘、轉(zhuǎn)速表、溫度表、高度表、相機……遍地的航空器件讓人無處插腳。這還不算,12間屋子除了3間住人外,其他屋子都是如此景象。
“這少說也有50萬件”,張長生看著自己這滿屋子的寶貝不無自豪地說。
制作航模放飛夢想
如今,張長生和朋友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做大做強航空博物館,將其打造成鹽山縣當?shù)氐囊粡埫,一個可以吸引來游客、留得住游客的景點。
除此之外,張長生還迷上了跟朋友們一起玩航模。他利用自己的航空知識,與朋友們或組裝或改裝,擁有了十多架航模。11月30日下午,選擇了一個空曠地帶后,張長生和他的幾位朋友像孩子一樣打開了自己的“寶貝盒子”,拿出了一架小型航模,然后調(diào)試設備、衛(wèi)星定位……忙了一會兒后,長長的天線一動,那架停在地上的“無人駕駛飛機”成功騰空而起,而它上面攜帶的攝像頭即時將所拍到的影像傳回了地面上的監(jiān)控設備。
看著“飛機”隨著指揮在空中盤旋,張長生和他的朋友們張大了嘴,眼睛緊緊盯著天上……
張長生告訴記者,飛機一飛,他的心好像也要飛起來了。他說,不管前頭有多少困難,他一定會咬緊牙關去堅持自己的夢想。
張長生收藏的每一架飛機都記錄了他的夢。(燕趙都市報 記者 劉樹鵬、李家偉 文/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