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年02月04日 1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解說】中國人的“年味”,體現(xiàn)在活色生香的食俗里。享盡天南海北的“硬菜”后,湯圓開始登上餐桌“C位”。
【解說】臨近元宵節(jié),每天凌晨四五點鐘,“中華老字號”武漢五芳齋門口就排起長隊。食客翹首以盼,等候湯圓出鍋。
【解說】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朝,在沸水中翻滾的湯圓亦沉亦浮,猶如空中圓月,被世人賦予“闔家團圓”的美意,流傳至今。
【同期】武漢五芳齋湯圓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杰
大年三十,家人在一起吃完年飯,年飯最后一道菜就是煮一碗湯圓,就代替米飯了或者主食了。再一個湯圓,在武漢有句老話,吃了湯圓才團圓。因為湯圓,它是圓圓滿滿的嘛,看著圓圓白白的,象征著一個團圓的意思。
【解說】廣東有四式湯圓、貴州有雞肉湯圓、上海有擂沙湯圓,而五芳齋的黑芝麻餡疊式湯圓則是“老武漢”的心頭愛。煮熟后的湯圓大小似乒乓球,輕輕咬開一個小口,熱騰騰的芝麻餡緩緩淌出。看一眼,口齒生津;聞一聞,香氣撲鼻;嘗一口,芝麻醇厚,糯米綿密,口感瓷實,甜蜜馥郁。
【同期】
武漢市民
五芳齋是一個武漢的老字號,然后就是對于傳統(tǒng)佳節(jié),武漢人還是比較看重的嘛,所以這是也幫父母,他們買一點回去嘗一下,就是吃湯圓已經(jīng)成為我們(家)的一個傳統(tǒng)動作。
武漢市民
這是傳統(tǒng)的工藝,所以就要嘗一嘗。這個老記憶、老傳統(tǒng)、童年的記憶。
【解說】李杰說,疊式湯圓如此受歡迎,在于兩大法寶:一是制餡,二是制面。取適量芝麻、些許豬板油,輔之以白糖、橘皮,揉搓成餡心。豬板油來自東北,當(dāng)?shù)刎i膘厚一點,油脂好一點,更能提香。面皮選用上好的糯米粉,用水磨吊漿工藝使其口感更加爽滑。如今,自動化機器代替了手工“搖團”——只需將餡心倒進裝有糯米粉的機器大鍋中翻滾,再蘸水打濕,層層疊加16次,一顆顆直徑約3厘米的疊式湯圓就出鍋了。
【同期】武漢五芳齋湯圓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李杰
因為湯圓它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滾出來的。這就是湯圓跟元宵的區(qū)別。五芳齋的面皮是三合一,它首先是把糯米浸泡12個小時之后,再一部分磨成吊漿,現(xiàn)場磨的那個濕吊漿再加上糯米粉。形成了那個五芳齋湯圓的一個面皮,我們是自己獨有的那個五芳齋的,那個配方的餡心,因為我們是一直堅持那個傳統(tǒng)的吊漿工藝。不是追求的那個數(shù)量,我們是追求的質(zhì)量。
【解說】1946年,以跑船為生的江蘇人倪錦財落腳漢口,成立武漢五芳齋,經(jīng)營江浙風(fēng)味的湯圓?,F(xiàn)在的五芳齋,已是武漢三鎮(zhèn)皆知、遠近聞名。
記者 鄭子顏 湖北武漢報道
責(zé)任編輯:【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