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年03月24日 08:3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解說】近日,在四川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高位截癱患者林寒穿戴好外骨骼機器人后,在設備的輔助下,獨立完成了前進、轉向等動作,這一行走訓練已成為他截癱后康復訓練的日常。
2013年,林寒因意外受傷,雙下肢喪失行動能力。2015年,在醫(yī)院進行康復治療過程中,林寒第一次接觸到由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程洪成立的科研團隊研發(fā)的外骨骼機器人,并成為該設備穿戴實驗志愿者。
【同期】志愿者 林寒
我是2013年12月份受傷,當時從4樓摔傷,摔傷以后,當時是從肚臍往下就完全沒有知覺了,然后也是一個緣分,因為當時我2015年的時候在(醫(yī)院)做治療,然后程老師他們就帶著團隊到醫(yī)院來找患者試穿,然后就是這樣第一次接觸上外骨骼機器人。
【解說】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康復醫(yī)學設備,通過交互控制、擬人化步姿及高精度電機控制算法,幫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2010年,程洪成立科研團隊,從零開始研發(fā)外骨骼機器人,他希望通過機器人可以幫助更多患者站起來。
【同期】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程洪
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研發(fā)的外骨骼機器人,我們不單單是在學術上去追求它的技術的創(chuàng)新性和領先性,我們還想造福更多的患者。希望用機器人去幫助不能站起來的患者,我們做這個外骨骼機器人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就是看到他(患者)站起來,而且生活得非常幸福。
【解說】程洪坦言,外骨骼機器人融合了傳感、控制、信息、移動計算等技術,涉及多個學科交叉融合與協(xié)作,如何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成為該項目研究的一大困境。
【同期】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程洪
外骨骼機器人它是一個穿戴機器人,我們做的是一個在人體上使用,尤其是我們做的醫(yī)用外骨骼機器人,它是需要在臨床上進行這樣一個應用,所以我們碰到了怎么去醫(yī)工交叉(相結合)的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要適用臨床的患者和醫(yī)生他們的喜好和產(chǎn)品的需求。
【解說】目前,程洪團隊研發(fā)的外骨骼機器人已成功研發(fā)五代。作為該項目穿戴實驗志愿者,經(jīng)過近幾年的康復練習,林寒的身體得到了極大恢復,他也見證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更新迭代。
【同期】志愿者 林寒
其實我覺得外骨骼機器人算是改變了我的人生,從我2015年第一次接觸外骨骼機器人,一直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步態(tài)是一直都在變化,到現(xiàn)在為止是一個叫擬人化的步態(tài)。外骨骼機器人的這種變化它可以適配到很多很多的患者,像以前我最開始穿戴的時候,它只能適配腰部胸部低段的患者?,F(xiàn)在外骨骼更新迭代,它就可以適配像頸椎段受傷的患者,像手臂不能動這些的患者它都能適配,也能讓他們走起來,讓他們站起來。
【解說】為轉化這一科技成果,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與多家醫(yī)院展開合作。目前,已有超過100家醫(yī)院應用外骨骼機器人,上萬名患者進行了外骨骼機器人的臨床試用。程洪希望,未來外骨骼機器人能應用到更多的臨床治療場景當中,讓患者真正實現(xiàn)自由行走。
【同期】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程洪
因為我們(外骨骼機器人)應用的患者很多,所以我們在舒適度上也是有了比較大的這樣一些突破,另外實際上經(jīng)過這些年的攻關,我們已經(jīng)突破了以前我們依賴國外的電機、諧波這樣的一些技術,那么我們只需要國產(chǎn)的這一個電機、諧波就可以實現(xiàn)整套的外骨骼機器人它的一個集成。未來它(外骨骼機器人要)發(fā)展方向,就是它(外骨骼機器人要)適應更復雜的地形,就讓截癱患者真的是不受地形的這種約束,他可以甚至在野外去進行活動。它(外骨骼機器人)在這種穿戴的舒適度方面還有待提高,(要)把一些柔性機器人的技術和現(xiàn)在的剛性外骨骼機器人的技術結合,我覺得這是未來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和努力的一個方向。
何美錕 四川成都報道
責任編輯:【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