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二月十八日電 題:臺灣年俗融入蘇州 臺商過年其樂融融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是炎黃子孫,都把春節(jié)當成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來過。臺灣民間過春節(jié)的方式與大陸相近,都有大年三十夜“守歲”、“壓歲錢”等習俗。在蘇州過大年的臺商又把臺灣年俗融入“第二故鄉(xiāng)”,兩者融會貫通,相得益彰,這年過得有滋有味,其樂融融。
“圍爐”圍出同胞情
位于蘇州市帶城橋路的女秀才日式料理店,其總經理謝雨秀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近來她為那些在蘇州過年的臺商們忙碌著年夜飯。一談起過年,她對臺灣的習俗仍然念念不忘。在臺灣,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圍爐”。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圓、肉圓、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征闔家團圓;蘿卜在臺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
“除夕之前,家人是一定要趕回來團聚的!敝x雨秀介紹,年夜飯就是一家團聚在一起吃“圍爐”,而放入“圍爐”中的菜也有講究,“全雞”表示全家福,臺灣方言“雞”的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她用太湖“水鄉(xiāng)”牌生態(tài)草雞為主菜,做成三色雞排、剁椒草雞、薄餅彩香雞、草雞湯等,味道無比鮮美。臺商說,這是臺灣年俗與蘇州風味的最佳結合。
“走春”走出姑蘇味
走春是臺灣民間對“拜年”的一種俗語,至今仍很盛行。走春的人每到一家,彼此都說些吉利話,主人都會拿出以朱紅色木盒或九龍盤盛的糖果,并端甜茶,熱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間的親密,如親近的走春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
“今年我在昆山過年,要呼朋喚友,飲團聚酒!碧K州市欣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李明貴早已把家“搬”到昆山,太太和孩子都生活在昆山,并在昆山過年。除夕夜,他和臺灣的親人朋友一起下廚,每人做一個菜,他做的是最拿手的鹵白菜,還學做了姑蘇風味的蘇幫菜,然后圍坐在火鍋邊,倒上酒,學起蘇州人含蓄文雅的酒文化,慢慢地飲,細細地品,深得其妙,領略酒中美味。
“吃菜”吃出長年青
新年春節(jié)里,臺灣同胞有一種吃長年菜的習慣。所謂長年菜,其實就是那種莖葉很長,帶有苦味的芥菜。他們認為這種菜,葉長,絲長,象征命長。有的人在煮時還故意加上一些長長的粉絲,說這樣綿綿不斷,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在臺胞廖太太家的餐桌上芥菜自然是不缺的,但新的菜也是添了不少。指著黃豆芽,廖太太說,這是和蘇州姐妹學的,蘇州人新年吃飯,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所以今年她也特地買了。十多年前隨丈夫來從臺灣來到蘇州,廖太太對這座城市已有很深的感情,她說,現在每年吃年夜飯她都會和蘇州人一樣炒個青菜,吃了“親親熱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