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部門會時聽同事小軒說起新版《四世同堂》本周開播,這才恍然大悟:連《四世同堂》都重拍啦?在這個“原創(chuàng)不夠重拍湊”的年代,四大古典名著一早就遭遇輪番重拍,老舍先生的這部巔峰之作被人在二十多年后又“惦記了一下”,實屬正常。
已經(jīng)沒了看電視的習慣,卻特意在周二播出第一集時守在電視屏幕前,還是那曲熟悉的 《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小彩舞老人那蒼勁厚重的京韻大鼓變成了交響樂伴奏下京劇第一須生于魁智的清亮嗓音,頓覺失重!也因此,我眼中帥氣的黃磊不及鄭邦玉的沉穩(wěn)(瑞宣),漂亮的蔣勤勤難敵李維康的大氣(韻梅)。新版導演汪俊說,男女一號選擇“黃蔣配”,是為了吸引年輕觀眾,怪不得,以我這樣的老化心態(tài),顯然已難適應新版的浮華氣質(zhì)。
最遺憾莫過于大赤包的打折。老版本樸實無華,做足京味,北京人藝的老戲骨李婉芬老師活脫脫地演出了這個“貪婪而不摳門、爽快卻又勢利”的京城女漢奸,成就了她一生中最著名的一個角色,也讓當年我們這些沒能看過她在舞臺上演“虎妞”的上海小囡通過電視熒屏生生領教了什么才叫“北京人藝”的范兒。從此,《四世同堂》在我心目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李婉芬版本的“大赤包”,一個和漂亮不沾邊的女演員,卻把一個鮮活的角色埋在你的心里一輩子,北京人藝前有舒繡文后有李婉芬,不服不行!
新版 “大赤包”請出了香港的元秋,周星星的《功夫》里那個滿頭發(fā)卷、口叼香煙的“包租婆”,一旦化身為小羊圈胡同的老北平勢利女人,多少有些串味的感覺,尤其是她用粵語對白的口型加上國語配音,配上略嫌夸張的肢體語言 (據(jù)說導演要求卡通化的表演),如何抗衡渾然天成的李婉芬?
愈加懷念9年前猝然離世的李婉芬老師,懷念1996年與她的一面之緣。那年我剛畢業(yè)入行成為一名戲劇記者,恰逢京味話劇《冰糖葫蘆》來滬公演,來自北京人藝的國寶級藝術家于是之、朱琳、李婉芬、牛星麗、金雅琴等都在其中。乍一見到生活中的“大赤包”,初出道的我還不能做到職業(yè)化的“人戲分離”,難免會把熒屏上那個可憎的形象往老太太身上套,開始采訪時多少有些距離感,可是幾句話一交流,眼前分明是一個爽朗可親的老前輩,哪里還有半點“大赤包”的影子?
經(jīng)典重拍自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紅樓夢》已經(jīng)無法做到像87版那樣花3年時間氣定神閑地培訓大觀園里的少男少女,新版《紅樓夢》除了聒噪的選秀和雷人不止的銅錢頭,很難指望再出一批過目不忘的 “寶黛釵”;新版《四世同堂》能在影像技術上彌補老版本的很多遺憾,畫面語言果然炫目不少,但去掉了京味的語言和土氣的造型,老舍先生的“魂”是否還完整無缺?
至少,我的大赤包,不見了。蔡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